• 42阅读
  • 0回复

一股清新的风——看中央歌剧院交响音乐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6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股清新的风
——看中央歌剧院交响音乐会
魏廷格
有如一股清新的风,向近来略嫌沉寂的交响音乐舞台吹来。不久前,青年指挥家余隆在北京音乐厅指挥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成功地举行了一场交响音乐会。
音乐会以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开始。随着指挥那凝聚着音乐敏感、富有魅力的手势,描绘阿尔卑斯山黎明的音乐油然而起。清新、静谧的气氛徐徐飘来——没用几个小节,听众立刻对指挥台上的年轻人产生了信任感:这是一位真正的指挥!他是在指挥乐队,而不是被乐队“指挥”着。
指挥艺术,在于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的准确理解和深挚感受,并将这理解和感受运用指挥技巧化为整个乐队数十位演奏家共同的体验和创造意志。例如音乐会上福列的《佩雷斯与梅丽桑德》组曲,余隆用绵绵悠长的线条,倾注了十分细腻的感情。特别是第四乐章“梅丽桑德之死”,他使听众沉浸于无限的惋惜与哀伤之中,直到指挥示意演奏员起立致意时,听众似乎还流连于音乐意境之中,忘记了组曲已经结束……。而普罗柯菲耶夫的《第七交响曲》又是另一种迥异的意趣。这首产生于50年代初,也是作曲家最后的一部交响曲,洋溢着现代人的青春活力,还不时闪现出童心般的纯真。在音乐会曲目中,这是与当代中国听众心灵最为贴近的一首了。特别是那有名的第一乐章副部主题(这主题在终曲尾声中再度出现),在指挥的热情感召下,乐队演奏得感情豪放、气势宏大,颇有席卷音乐大厅之势。
余隆成长于音乐世家。在上海音乐学院打下了从事指挥艺术的必要基础。1987年又赴柏林深造。与此同时,他还作为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的助理指挥、副指挥,指挥过欧亚国家的若干乐团。1990年9月,当他仍是一名指挥系学生时,在来自7个国家的26名指挥家们的“较量”之中,名列榜首,被聘任为德国图林根州爱乐乐团第一常任指挥。对于一位26岁的青年,我们相信,在他磨练得更为成熟之后,一定会为中国指挥艺术争得更多的荣誉。
这场音乐会,是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三场交响音乐会。他们这种尽力克服消极因素,推进交响音乐艺术的精神,难能可贵。
(附图片)
在中央歌剧院交响音乐会上,余隆手执银棒,洒脱挥动。
黄 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