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唐山的“中观思路” 一个中心城市发展经济的“三从”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7
第2版(经济)
专栏:

  唐山的“中观思路”
 一个中心城市发展经济的“三从”战略
王玉祥 刘志生
编者按: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明确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
当前,重要的是学习领会《建议》的精神,在实践中把它具体化。这中间,各地区、各部门,包括中心城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月10日,本版曾发表《中观上的突破——评述襄樊经济崛起之势》的报道,文中提出了中观经济是“结合部”、“协调者”、“生长点”的观点。今天又发表了《唐山的“中观思路”》这篇报道,介绍了他们的“三从战略”或称“三从思路”。相信这些经验会对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
                   
“唐山搞经济工作的气氛很浓,就是再看3天也有的看。”这是由河南调任河北不久的代省长程维高,在唐山调研后发出的慨叹。
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的唐山,在历史上小有名气。1976年,唐山以遭受严重震灾闻名于世。今天,唐山又以高速度建成一座新型城市和进入全国经济较前行列蜚声海内外。
“七五”期间,唐山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7—8%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在一些地方经济过热时,唐山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治理整顿期间,唐山又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89年,唐山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4.49亿元,成为全国2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之一,居第20位。
唐山市在发展经济中,逐步形成了“三从”思路:“从全国的大局出发认识唐山的地位,谋划唐山的发展;从唐山的实际出发,谋划唐山的发展;从唐山的未来着眼,谋划唐山的发展。”
    从全国的大局出发 认识唐山的地位
“七五”伊始,正是唐山“十年重建”结束之日,“十年振兴”开始之时。各种各样的主张、建议,一古脑儿地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案头。市委常委会上,市长办公会上,围绕唐山的经济发展,领导成员们一次次地议论、谋划:
“轻重工业的比例,不能以地域来划分,不能每个地方都跟全国的比例一样。唐山轻工业比重轻,相应发展的思路是对的,但过急也不行,用抑制重工业发展来调整轻重工业比例的做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唐山刚刚被列入京津唐一级经济区,应当中央鼓励什么,国家和京津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
“在全国这盘棋中,唐山是个棋子,棋子的位置应当找好。”
大家普遍感到,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唐山,服从全局,发挥优势,继续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是定而无疑的了,当然,这样做,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但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一致点、结合点,也正在这里。
认识明确了,行动就自觉了。在谋划震后“十年振兴”阶段的经济发展时,唐山市根据国家和省的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利用本市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强的优势,积极争取省和国家在本市多搞一些这方面的建设项目,并从场地、资金、物资、电力、施工队伍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年产400万吨的开滦钱家营煤矿,装机80万千瓦的陡河电站5、6、7、8号机组,唐钢年产75万吨生铁的1260立方米高炉,年产72万吨焦炭的炼焦制气厂,年产60万吨纯碱的唐山碱厂和冀东油田达到100万吨原油能力等大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同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发展地方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全市形成了以煤、钢、电、建材、机械等重工业为主,陶瓷、纺织等轻工业为辅的资源型工业体系。一些有识之士说:“在市场疲软时,唐山的经济大厦不倾斜,与支柱行业的坚挺有关。”
    从唐山的实际出发 突出唐山的重点
唐山市管辖10县5区和两个国营农场。相距各25公里的老市区、新区和东矿区“三足鼎立”。
总观唐山城乡,地貌类型复杂,山、海、沙、洼应有尽有。如果用同一模式去指导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为了按照客观情况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唐山市搞了农业资源普查,编制出了山区、平原、沿海“三线开发,八业并举,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沉睡多年的燕山山脉,顿时绽开朵朵群众采矿业的烂漫山花,“群众采、定点收、集中选、国家炼”,几年累计向国家18家钢铁企业输送840万吨铁精粉。人们亲切地称这些群采点和铁选厂为“黑色工厂”。
开山采矿,大量砍树,给自然生态带来破坏。怎样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唐山市委、市政府又引导山区群众走出了一条在兴建“黑色工厂”同时兴办“绿色工厂”的道路,狠抓了“围山转”果园建设。
平原地区“北治山,南治滩,东治沙,西治洼”,也因地制宜搞起了综合开发。
沙地花生亩产达到250公斤,麦垅里套种花生,群众称为“油炸饼”。西部洼地发展稻田。玉田县流涧头乡4年间水稻面积由2600亩增加到17000亩。过去祖祖辈辈吃顿红高粱饼子熬小鱼就算改善的洼地农民,如今吃上自己生产的白花花的大米。
唐山市坚持突出重点,综合开发,到1990年,全市累计开发土地资源145万亩,其中北部山区建成高标准“围山转”果园30万亩,南部沿海滩涂开发虾池18万亩,东部改造沙地28万亩,西南部低洼荒地开发和改造稻田67万亩,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务委员陈俊生今年6月来唐山视察时说:“唐山的农业开发坚持从实际出发,这也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你们搞农业开发的路子走得对,符合唐山的实际情况。”
    从未来着眼 谋划唐山的发展
凡来唐山的人,除了饱览新唐山的市容,总要到建设中的唐山港看看。当人们看到海面上那巡回作业的挖泥船,建筑工地上那繁忙的吊车、塔吊,拔地而起的线杆、水塔、宿舍楼,都会为唐山的决策者们狠抓当前、谋划长远的高度事业心所感动。
1988年3月,唐山市及南部5县被国家列为沿海开放区以后,根据资源优势、地理条件和产业结构,制订了2000年外向型经济发展规划及建设方案,在巩固市中心、新区、东矿区“老三角”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唐山市区——王滩开发区——南堡开发区“新三角”的构想。
乐亭王滩在唐山市区东南95公里,在这里建港的设想由来已久。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便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在王滩建“北方大港”的规划。眼下,共有8个泊位、年吞吐量88万吨的唐山港正在抓紧兴建,两个1.5万吨级泊位今年上半年将可建成。
北距唐山50公里,东距王滩80公里的南堡,原盐和石油资源丰富,我国最大的原盐生产基地南堡盐厂、新建成的年产60万吨纯碱的唐山碱厂,以及冀东油田开发区,都在这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配套发展,南堡地区将成为重要的盐化工、石油化工的生产基地。
唐山人民在为“新三角”的构想憧憬着,唐山市的干部们也在为实现“新三角”的远景而忙碌着。
就在唐山“新三角”的蓝图展开之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声音,有人就曾这样议论过:“在王滩建港口,把两三亿元扔大海了,连个响都没有,真不如用这些钱在市里盖医院、学校、住宅,增加福利设施,人家还说你们市领导好。”
对这个问题,市委书记陈立友这样回答:作为市一级领导对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上的问题应当理解,并尽力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但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必须靠经济进一步发展。
领导工作是有任期的,但事业是连续的。好比接力赛跑,要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今天的事,有前人给我们打的基础,以后的事,我们要为后人精心谋划。
这种狠抓当前、谋划长远的铺路石精神,贯穿在唐山市几届班子的工作中。历届班子所制定的发展规划,都要经过政府研究,人大讨论,然后用立法的形式,把规划下达到基层,一届接一届,一代传一代地组织实施。
如今,640万勤劳、智慧、“特别能战斗”的唐山人民,更加看清了自己家乡的发展前景。人们相信,“三从”思路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