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依靠群众决策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依靠群众决策灵
孙连宇
依靠群众决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一种应有的谦虚态度,而且是提高决策科学性,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县委有过教训,也尝到过甜头。
过去,我们曾经凭“拍脑袋”决策,违背群众意愿,有些决策失误,有些难以落实,影响了党群关系。1988年,县里决定重新调整承包田,想把土地相对集中到种田能手手里,获得“规模效益”。这主意不错,但因为没有征求群众意见,超过了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结果群众意见很大,还要派代表进京告状。这件事对我们震动很大,从此,我们在决策前重视调查基层情况,努力使决策建立在尊重民主的基础上。遇到重大决策,县委“一班人”带着课题到基层和干部、群众开展民主讨论,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县委还在乡镇、村和企业,设立了15处民情联络点,聘任了联络员,随时反馈决策意见。
去年下半年,县委就如何打破农业徘徊,建立完善的农业投入机制,进行研究决策。县委“一班人”会同职能部门和调研部门的干部组成调查小组,蹲到基层,弄清了农民的所思、所忧和所求。结果很快制订出依靠农业自身增加积累,以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土地有偿承包政策,受到农民欢迎。
依靠群众决策,就要鼓励群众畅所欲言,敢于“横挑鼻子竖挑眼”。当然,这需要领导干部对合理的反对意见及时采纳,使群众有情况敢于说,有问题乐于讲,有意见愿意提。河西营村群众曾因为对“集中土地办农场”的决策有意见,造成400多亩粮田一亩冬小麦也没种,定购任务粮迟迟收不上来。
去年春,县委几个主要领导到村里和群众座谈,了解情况。同时,又选派2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挨门逐户进行民意调查。最后决定将土地按原承包地块,重新落实到户,群众感慨地说:“县里这么体谅、尊重我们,事情办得让人服气,今后我们更要种好地,多交粮。”去年夏秋两季,全村仅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18万多公斤的粮食定购任务,并补交了原来所欠的1.7万公斤定购粮。
依靠群众决策,不但增加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机会,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且能增强党政领导的凝聚力。例如,自去年10月开始,我们县全面推行土地有偿承包,因为这项决策群众参与过,计划也周密,实施过程中,群众热情很高,到目前,多方集资200多万元投入农业,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
依靠群众决策灵,脱离群众干不了事。因此,我们县委常委现在每年都用2/3的时间下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
            (作者是中共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