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永乐大典》的厄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7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永乐大典》的厄运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保存了大量的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它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
然而,《永乐大典》的命运,像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一样,受尽种种磨难和摧残。它的正本在明清变动之际已经亡佚,它的副本一直贮藏在皇史宬。在《四库全书》修纂完毕后,《大典》被视为“精华采尽,糟粕可捐”的多余之物,被束之高阁,虫咬鼠啮,无人过问,一些官员乘机偷盗。至光绪元年(1875年)清点时,原为11095本的《大典》这时已不到5000册,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6月,竟只存800册了。
《永乐大典》最大的厄运,还是帝国主义两次对中国的侵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大肆烧杀掳掠,圆明园被侵略者焚之一炬,珍贵典籍被肆意拿取,《永乐大典》也难以幸免。事隔40年,《永乐大典》又遭受了另一场更为惨重的浩劫。8国联军侵入北京,翰林院坐落在东交民巷,该地沦为战场,存放《永乐大典》的敬一亭被毁,该书绝大部分为兵火所焚,其余散落瓦砾之中遍地皆是。        
      (1月3日《少年文史报》张发展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