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北运河上的科技之星——来自武清县南蔡村乡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8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运河上的科技之星
——来自武清县南蔡村乡的报告
傅之棣 高保生
人们常说:“土里刨食富不起来。”可天津武清县南蔡村乡的农民却不服这个理儿。你瞧,才短短10年光景,从南蔡村乡的垄亩之中便走出来500多个“田秀才”、“土专家”、“瓜博士”和“菜状元”,他们在全乡26个自然村里一忽拉办起了28个农业技术研究会,通过户帮户,邻帮邻,使全乡1万多名劳力中的半数以上,凭借着农业技术和繁育良种叩开了致富的门扉。
倘若铺展南蔡村乡科技兴农的画卷,那么,1986年可谓是个开端。
当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一次开会途经武清,听取了这里农业情况的汇报,曾为武清规划了建设农副食品基地的蓝图。当这一蓝图拿到南蔡村乡领导的桌面上后,围绕制种发展科技兴农基础工程的帷幕便循序拉开了。
那段时间,南蔡村乡的汽车在京津公路上往来不断,30多位农业专家、学者,让他们请到了这里;接着,“玉米研究会”、“西瓜研究会”、“苹果研究会”等牌子又相继在各村挂了出来。谈及效果,乡里同志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现在,该乡已有100多名农技员达到了中等专业技术水平,5000多农民掌握了一到两项制种的实用技术,户户能育种,有效育种面积始终稳定在3万亩左右,除满足本乡所需的良种外,5年累计为二十几个省市区提供60多个新优品种,共计448万公斤。
在南蔡村乡良种之村的张辛庄,被父老乡亲誉为“瓜博士”的青年农民甄润仓,在中国农科院品资所高级农艺师吴苏英的指导下,繁育两倍体杂交西瓜的优选组合,其中,丰收1号和2号,在全国首届西瓜新品种评比会上,分别被评为第四和第二名。如今,张辛庄已是我国最大的西瓜育种基地,年均销售西瓜良种逾两万公斤。仅此一项,户均收入就达2600多元。
郭官屯村的尹长富,挑头成立了村办蔬菜研究会,把西红柿地膜卧栽、西瓜合理密植、稀土微肥使用等25项新技术,手把手传给了乡亲。据测算,他推广的花生、大白菜间作套种,平均每亩可增值近500元;尤其是那项早春大棚西瓜立体种植技术,因亩产5700公斤而成为全市的魁首,并被中国科协选入《科技致富百例》一书。
如果用硕果纷呈来形容南蔡村乡的科技兴农活动,并不为过。眼下,该乡的两倍体杂交西瓜选育、果树试管组培芽大面积嫁接、玉米两倍体杂交选育等8项科技、科普成果,已通过部级鉴定,其中4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几年来,南蔡村乡正是靠点科技之火而兴农:在土里刨食中,全乡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700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