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重本色,呈风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8
第8版(副刊)
专栏:

  重本色,呈风骨
司马一勺
鲁迅先生写过一联,曰:“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寥寥十四字,说透了为人宜重本色的至理。人是靠脊梁站立的;没有了脊梁,腻粉再多,红衣再艳,只好匍伏着,站不起来。但是在社会风气不正的年头,“草上之风必偃”,因此,腻粉并不那么容易扫除,“红衣”也并不那么容易褪却。相反,倒颇有人以搽腻粉、着艳妆为荣,而重本色、呈风骨者却很孤立。甚至会被视为怪异。
新中国创建时,在党的教育和干部的带头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集体主义、硬骨头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曾经高高昂扬,净化过几代人的心灵。个人主义、唯利是图、好逸恶劳、损公肥己等思想行为为人不齿。然而,经历了“文革”的十年动乱,人们才发现有些人虽然道貌岸然,内心却力主“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此类偶像一旦倾仆于地,自然立即化为一堆烂泥,但那腐蚀心灵的影响却不可低估。曾几何时,我们又从西方输入了不少新理论、新说教。于是面对所谓“人的觉醒”的呼唤,我们在抛弃旧“说教”的同时,连自己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抛弃了。在宣扬“个体”的同时,又极度漠视无私奉献;强调适当提高物质享受的同时,又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刮起了“不吃白不吃”的公费吃喝风……经过这样颠来倒去的几“破”几“立”,过去昂扬过的爱国主义、硬骨头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许多人身上便渐渐失落了。
有人认为这是我们向西方求索新事物时应该且必须付出的高代价,是西方某些新理论、新说教使我们许多人陷入昏昏然纷纷然的迷魂阵的结果。责任推给别人,倒是轻松。但如果我们严肃地反责于己,认真地自省一下,那么,不能不承认,最大的失误确是我们自己放松了社会主义教育,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某些应是“灵魂工程师”的人,自己也在热衷于搽腻粉,着艳妆,丧失了风骨,又怎能叫别人挺起脊梁呢。
歪风邪气一旦形成一股势头,就得花千百倍气力来扭转。以廉政来说,自从1989年下半年中央决心惩治腐败,抓了群众关心的七件事以来,廉政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公费吃喝,奢侈浪费,以权谋私之风已有了收敛。但是,正如监察部冯梯云副部长所说,一年多的反腐败斗争中,那一串串具体数字,那一个个典型案例,固然显示了廉政建设的成绩,实际却都经历了极为艰难的斗争。他举例说,几乎每一件较大的案子,都会碰到关系网、说情风,遭逢种种干扰。这无异于告诉人们:当社会上还有不少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作为立身准则,以及夸大私有制的能量,把它视为发展生产力的唯一仙丹妙药,随之把捞回扣、得红包视为谋取合法利益之时,惩腐倡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可以这样说,经历了近几年社会风气的变化和起落,人们终于恍然:只有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状况,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切实落实各项廉政措施,并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严于执法,才能扫除人情风和关系网,到了那时候,重本色、呈风骨的风尚,就一定会成为社会常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