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有这样一个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8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有这样一个大学生
晨梅
录音带听了一半,卡住了,进退不得,又卸不下来。偌大个军营竟没有个修理部。听说西居委会来了位专修家电的青年,我便带“伤”求“医”。
“候诊”者可真不少——电视机、电风扇、半导体、收录机、台灯、剃须刀……足有百来号,修理者却只有一个。
“这么好的索尼带,拧成了‘麻花’!”
他感叹着,不大功夫就弄好了。次日中午我用另一台机子,也出现了绞带现象。我索性把几件有毛病的收录机、半导体全带来求他,并顺便交费。两位请他到家服务而未收费的同志也追至居委会交钱,均被他一一谢绝。他笑着说:“我不是写过告示‘拥军优属,免费服务’么!小件请送来,大件登门尽义务。”
“哪来的傻小伙子,把金钱看得这样轻。”大家都很惊异。
他名叫王晓东,22岁,北京工业大学85101班学生,共青团员。他知道总政宿舍居住着1700多户,竟没有一处家电修理部,特意利用假期为大家服务。
一天,训练队一个同志请他修调光台灯,明天上午来取。那天下大雨,晓东立即从市里买来零件,及时修好,一直等到下班,人还没来。
家住顺义的一位同学电视机坏了,并说他的朋友开了个家电修理点,积压了很多活,想让晓东帮几天忙。他二话没说,赶去突击完便踅回大院。头顶骄阳,仅仅来回就骑了7个多小时自行车。汗水流进口里,浸透了他那套整天穿着的旧军装。
酷暑难耐,神倦体乏,谁不想午间休息一下!夜晚灯下的热量,也不亚于骄阳。然而他把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几乎全部献给了别人。仅在1987年5月至1988年7月,他与6位同学一起,便为本校同学、教职员工、实验室修理了2000多件收录机、半导体和仪表仪器。
前年7月30日至9月2日,除去商店买零件,每日都按时到总政西居委会“上班”。修理业务是极忙的。晚上也没闲着。这个暑期仅从登记的数字看,他为总政黄寺大院修理了176件电器。若到外面修理电视机,不管修与否,只要开机,就得付手续费5—10元。
晓东的业余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问他累吗?他说:这样生活才充实。
他住在青年湖公园隔壁。这是一个近两年军民共建的现代风格的公园。内设卡拉OK歌舞厅、消夏露天舞场、儿童乐园、高尔夫球场、水榭、凉亭、划船……他从不去玩,没有时间;总政礼堂每周都演几场电影,人们送票给他,他总婉言谢绝——没有时间。但当别人找他修理电器时,总是有求必应。
他说他不爱玩,只喜欢英语、无线电类的业务书刊。有时也看看古典诗词,摆弄收音机什么的。
他学的是汽车与内燃机专业,但不满足本行,还挤时间参加北京科技进修学院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与无线电专业学习。我问他何以学这么多,他说:“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不学跟不上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家添置了不少电器,维修技术也应跟上。国家用知识武装我,我学了知识就要为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