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阅读
  • 0回复

大力整顿中药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29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大力整顿中药市场
本报记者 董纪新
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遗产,近年这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记者在采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时了解到,1988年全国种植中药材的专业户有24万户,国营和集体种植场达6000个,种植面积达433万亩。另外,全国有中成药厂600多家,生产40多种剂型4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全国中药销售额1988年达85亿元,比1985年翻了一番。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百业经营药材
据云南省医药管理局对省内12个地、州、市的不完全统计,从事医药批发的企业共有1717家,较80年代初期的252家增加了5.8倍,其中集体和个体批发户1418家,占82%以上,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仅299家,不足18%。
不少单位和个人把经营中药材当成“摇钱树”,“要发财,倒药材”,于是一窝蜂式地涌向中药材。特别是一些不法个体户和以集体为名的承包户,既不设帐也不纳税,多方插手,倒买倒卖,哪种药材赚钱就卖哪种,严重地扰乱了中药市场的秩序。
据有关部门对河南省中药市场的调查,全省经营中药批发(含中西兼营)的单位有1976个,其中系统外的有981个,占49.65%;“两证一照”(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不全的503家,占25%;无证照的392家,占20%。这个省辉县市共有中药批发单位31个(含中、西药兼营),其中行业外的就占25个,涉及的单位有乡政府、医院、防疫站、邮局、宾馆、布厂、学校等。广东省共有中、西医医药经营单位14297个,其中,系统外10561个,占73.9%,且大多数证照不全。在甘肃省药材主产区陇南地区,经营药材的国营单位有180多家,集体户300多家,工商注册的个体户高达1600多个,无证照经营和从事季节贩运的个体户无法计数。在岷县、宕昌、武都等药材主产县的主产乡镇和交通要道村镇,每当药材上市旺季,几乎家家户户搞收购贩运。一些人还乘机欺行霸市,或压价强买,或提价抢收,搅得药材市场混乱不堪。
    中药质量受影响
中药市场上出现的经营混乱状况,造成一些经营者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一些单位和个人甚至制售假劣药,或掺杂使假。有的以牛羊胆冒充熊胆,白薯冒充天麻,有的以玉米粉、淀粉等物作填料制作冬虫夏草等。
据调查,各地药材市场上伪劣药材占一定比例。截止到1989年,云南省查处假劣药品案件2700多起,仅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查处的假虎骨、假天麻、假红参、假沉香4种中药材,价值就达180多万元。河南安阳市曾查获安丰、洪河两乡的兽医站和两个个体户自印商标,制售柴胡针和鱼腥草针。邓州市1989年10月在市场上查出中药材伪品厚朴、沉香等24种,1990年5月又查获外地非法药贩倒卖价值1.3万元的中药材,其中将近1/3是伪劣药材。1988年上海市药材公司因质量问题退货达150多批,创历史上退货的最高纪录。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个体药贩,私自加工饮片。他们既不懂饮片加工的炮制知识和生产工艺,也没有加工场所,就边收购边粗制滥造。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同志介绍,有些药市的不少个体药贩在家里加工饮片,然后摊到街上晾晒。
为了推销伪劣药品,异型包装、实物回扣、现金回扣,五花八门。一些药材交流会办成了“物资”交流会,饭盒、皮箱、床单、被罩、压力水壶、高压锅、毛毯等异型包装,应有尽有。而交易中的现金回扣也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介绍,一般的回扣5%到10%,最高的回扣可达20%。
    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有近万种中药材。但是,一些药材品种的蕴藏量毕竟是有限的。近年来,许多单位和个人多方插手,大肆抢购中药材,使药材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据调查,黑龙江林区的黄柏林总面积为200万公顷左右。1988年入夏以来,由于众多单位和个人违法到林区争相抬价抢购黄柏树皮,于是大批的农民和职工纷纷进入山林,乱砍乱伐,活剥树皮,致使黄柏树损失达100万公顷左右。滥砍滥伐现象在南方各省也十分严重。四川是“三木”(黄柏、厚朴、杜仲)药材的主产区,1988年仅灌县、彭县等9个县的“三木”药材采剥面积,竟是以往几年全省平均采剥面积的2.5倍。
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需5年以上才能采集,近年来,由于一些产地只管挖不管种,资源已大大减少。如青海省五六十年代年均甘草收购量可达1500吨,近几年每年仅收购100吨。
野生珍贵药用动物和其他动物药也遭到了滥捕乱杀。据调查,祁连山北麓马麝数量比十几年前下降了2/3。有关专家认为,如不抓紧保护和发展人工养育,珍贵野生药用马麝就有绝种的危险。
    加强治理整顿
中药市场的混乱状况,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1990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商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物价局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整顿中药流通秩序的通知》。通知下发后,各省普遍开始了中药市场的治理整顿。四川省取缔非法经营中药批发企业240多家,取缔非法经营中药零售与个体户2000多家,并查处了90多万元的伪劣药品。截至去年8月底,河南省已撤销关闭1661家中、西药批发单位,约占应撤销单位的80%,查出伪劣药2117种次,价值达149万元,撤销、关闭、合并系统内部的批发机构387个。浙江省收缴了327个品种的假劣药材54176公斤,受到停业整顿或吊销证照处罚的中药经营单位82家。
据部分省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年底,已撤并了5300多家不符合条件的中药及中西药兼营批发企业。
在治理整顿中药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在于,一些地区对开展这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采取观望的态度。特别是在一些中药材收入可观的地区,则从地方财政利益出发,在治理整顿中态度不坚决。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