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屋面坡面地面集甘露 清水甜水近水润心头 榆中北山地区推广庭院集雨饮水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7
第2版(经济)
专栏:

  屋面坡面地面集甘露 清水甜水近水润心头
榆中北山地区推广庭院集雨饮水工程
本报讯 记者张述圣报道:千户庭院集雨饮水工程在兰州榆中县北山地区试验推广成功,给千百年来为吃水犯难发愁的山乡农家带来说不尽的幸福和欢乐。
10月31日上午,在贡井乡古坝村马建文家的院子里,当市委书记李虎林轻松地用手压抽水泵把清洌甘甜的雨水从水窖提到地面时,78岁的马建文老人激动地说:“新法子帮我们把稠水变成清水了。苦水变成甜水了,远水变成近水了……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
榆中北山地区是兰州郊县三大贫困带之一。多少年来,家家户户都在庄前屋后的坡底、路边打窖蓄水。但“年年打水窖,年年有水荒。”农民不得不到十里五里之外的沟里人担畜驮苦咸水喝。
为了替农民分忧解愁,市委书记李虎林和市长柯茂盛五进北山调查研究。从1988年开始,榆中县的干部和水土保持工作者,开始探索在干旱山区利用有限降雨解决人畜饮水的路子,经过3年的试验,确认水泥瓦屋面、坡面、地面集流经济合理。
如今,国家补贴一点,个人自筹一点,水窖修到了农家的庭院里。农户在泥顶屋面铺上了水泥瓦,住窑洞的农户在院内修造了斜面15度的水泥瓦坡面,屋面、坡面下一道引水槽直通水窖进水口。这就是受到北山地区千家万户欢迎的屋面、坡面、地面合而为一的“庭院集雨饮水工程”。这种新的蓄水方法,大雨小雨都留得住,10毫米左右的降雨也可形成径流,集流率达68.91%,比集流效率只有5%的黄土坡面提高十多倍。
去年北山地区用新法蓄水的农民只有100多户,今年已经过千。先行一步的古坝村140户人家,已有半数以上人家受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