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对《谈话录》的两点不同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30
第5版(理论)
专栏:读者纵论世界大势

  对《谈话录》的两点不同意见
陕西师范大学 王军旗
近日拜读《谈话录》一文,颇受启发。有些问题谈得比较深刻,有些问题有待于补充和深化,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一、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
何新同志谈到,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将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把工人阶级贫困化现象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现在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规律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中发生。
这就是说,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已经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失效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相距甚远的。实际上,马克思所讲的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并不是指工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恶化,而是就劳动隶属于资本和资本家剥削劳动力这一点而言的。我认为,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本质,就是无产阶级缺乏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而且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生活资料,不能按照客观必要的标准维持和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人的生活水平无疑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大大增加,并拥有一定数量的股票,但是,这“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马恩全集》第23卷第678页)蓝领工人的减少,白领工人的增加只能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结构的变化,并不能作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消失的理由。
    二、关于所谓生产过剩问题
何新同志认为,中国许多经济问题,都是生产力发展过急、过快造成的。而造成低效率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的工业生产力对于中国目前的国内市场已经过剩。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第一,应当把经济过热与生产力发展速度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而且即使在当前,我国的生产力也不是发展得太快了。近几年出现的问题,只能从经济过热上找原因。一是投资饥渴、重复建设,导致结构失衡、效益滑坡;二是消费基金膨胀,引起涨价冲动,滥发奖金和实物。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一个问题,即只追求发展速度,不讲求经济效益。其结果并未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恰恰浪费了资源。
第二,导致我国目前的市场疲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治理整顿的政策效应,1988年抢购风的滞后效应和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效应等因素外,社会分配不公和生产单位背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原因。目前的疲软只是结构性的疲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状况依然如旧。其基本依据是:(1)推迟购买力实现的因素仍在增强。到1989年底,全国城乡居民结余购买力达7000余亿元,各种债务1000多亿元,再加上应付的利息,总量推迟消费基金近万亿元,相当于198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25%。(2)从1990年开始,以后五六年内每年需还债350亿元至450亿元。(3)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比例严重失调,据预测,企业缺乏流动资金3000亿元左右。
                   (作者31岁,硕士研究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