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访阿兹兰克难民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30
第6版(国际)
专栏:

  访阿兹兰克难民营
新华社记者 符卫建
海湾战场的爆炸声振聋发聩,令人惧怕。为避战乱,从伊拉克逃出的难民一批又一批地涌入约旦。
今天,记者访问了距约旦首都安曼东北150公里处的阿兹兰克1号难民营。它是由约旦红新月会建造的数个难民营中的一个。该难民营副总指挥哈尼·特梯姆介绍说,目前该难民营居住着包括12个国籍的2789名难民。
在也门难民的帐篷内,有十几位是在巴格达大学就读的留学生。他们是在海湾战争开始后的第五天来到约旦的。一位名叫艾哈迈德的学生向记者描述了开战之夜的情景。他说:“17日凌晨2时半,巴格达警报四起,紧接着传来了巨大的炸弹爆炸声和飞机的轰鸣声。同学们急忙躲进校园内的地下掩体,胆大的竟奔到阳台上观战。伊拉克防空部队以密集的炮火进行反击。炸弹和炮火的火光映红了漆黑的夜空。”
当记者问到伊拉克人目前的生活状况时,艾哈迈德说,“美国飞机轰炸后,巴格达一度停电断水,但伊当局立即组织人力抢修,使伊拉克百姓仍能看上电视。”他说,“只要空袭一停,巴格达街上卖水果和蔬菜的摊贩复出,水车穿梭为各家注满蓄水的容器。由于数月禁运,居民缺食少药,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们的士气仍很高涨”。
另一位学生说:“去年伊拉克椰枣大丰收,但人不能光靠吃枣度日,一些有钱的人到黑市上购粮,但价格昂贵。”
在难民营的管理处,记者遇到一群正在领取物品的苏丹人。他们见中国记者采访,均称赞中国政府对和平解决海湾冲突所持的立场。他们表示希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尽快制止这场毁灭性的战争。据一位参加修建地下掩体的苏丹工人说,“近十年来伊拉克花费巨资修建了许多地下掩体,有些大的掩体可隐蔽上千人。此外,伊还制造了许多与实物相仿的模型,有模型弹药库、导弹基地和坦克等,以假乱真吸引美国飞机去轰炸这些假目标。这是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使用过的战术。”
记者在难民营诊所采访时,一位越南难民告诉记者,他在科威特看到伊拉克军队在各地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如挖深壕、筑掩体等。他还听说伊在前线布下了大面积地雷阵。他认为,美军要从地面进攻科威特,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
几天阴雨后,阳光重新普照阿兹兰克难民营。经受了战争惊恐的难民,恢复了和平的生活,三五成群地“侃大山”;妇女在洗衣服;儿童在踢球;而更多的人则在乞求和平,希望把战争的幽灵早日驱赶出这个地区。
                   (新华社安曼1月2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