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风水术”古今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30
第8版(副刊)
专栏:

  “风水术”古今谈
刘金
也可说是“天道好还”吧,建国后销声匿迹了三十几年的风水先生,近年来忽然又大行其时。如果到内地乡间山野去走走,不难看到手捧罗盘的风水先生,在那里指点山川,规划坟地。前两年刊物上还登出文章,推崇“风水术”,说这是一门“建筑科学”。不仅如此,风水术还堂而皇之跑到大洋彼岸,俨然成了一门“摆置艺术”。据1990年11月28日解放日报上“美国人相信‘风水’”一文说:有一位名叫撒拉·罗斯贝其的女士,在香港曾向一位“擅长看‘风水’”的林云老师学习过“风水术”。罗斯贝其女士回国后,就用在香港学到的“风水术”,“探索如何摆置室内的家具和墙上的悬挂物,才能给居住者带来幸运的生活”。她还写了一本《中国摆置艺术——风水》的书(可知风水术于今又多了一顶艺术的桂冠),从而声名鹊起,许多男士和女士都来请她指点室内“风水”。甚至一位银行副总裁,也来“要她指点如何摆放写字台和计算机,才能财源茂盛”。她的“看风水的业务”,正在蒸蒸日上,云云。
说起中国古老的“风水术”,原来叫做“堪舆术”。这是为活人住的阳宅和死人住的阴宅相地、择地的一种学术。据史书记载,它始发轫于汉。《汉书·艺文志》有《堪舆金匮》14卷,可惜书早亡佚,内容已无可考。三国时孟康注《汉书》,以为“堪舆”是“造图宅书者”的名字。许慎和颜师古则以为“堪天道、舆地道”,这是一部研究“天道”和“地道”的哲学著作。后人则多倾向于孟康,并因而尊称风水先生为“堪舆家”。
中国最早的“风水先生”,现在有姓氏可考的,首推青乌子。他写了一部《葬经》,后来成了“风水术”的经典。晋人郭璞著《葬书》,就引用了《葬经》中的许多话。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病阴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乃命博学多能的吕才,将这些旧书“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53篇,合旧书47,凡百篇。诏颁天下”。吕才大刀阔斧地剔出旧籍中“伪滥者120家,奏请停废”。连堪舆家鼻祖青乌子的《葬经》也在其内。这使一班保守的文人学士大为不满,以致“诸家共诃之,又举世相惑以祸福”。但是吕才丝毫不为所摇,亦不为所惑。他写了许多文章,将旧传“风水”理论的迷信谬说,一一加以批驳。比如旧“图宅术”说:“宅有五音(按即宫、商、角、微、羽),姓有五声。宅不宜其姓,姓与宅相贼(克),则疾病死亡,犯罪遇祸。”吕才专门写了一篇《卜宅》来批驳这种谬论,说它“言皆不类”,“是直野人巫师说尔”。(后来王充对“图宅术”也有专文批驳)
吕才跟青乌子和郭璞针锋相对,写了一篇《葬篇》,力辩择时、择地、相风水之说为非。他说:“臧孙有后于鲁,不闻葬得吉也。若敖绝后于荆,不闻葬得凶也。”又说:“且人有初贱而后贵,始泰而后否者。子文为令尹,三仕三已;展禽三黜于士师;彼冢墓已定而不改,此名位不常。”“故知荣辱升降,事关诸人而不由葬。”——看他说得多好!可惜“风水”迷信并未因此稍刹。
但是,一方面“风水术”流行不绝,另一方面反对“风水术”的也代不乏人。宋朝的司马光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司马光安葬亡父,没有请“风水先生”择福地、选吉日,遭到族中人的反对。后来,司马光夫人死了,葬事也“未曾以一言询阴阳家”。他颇痛恨“阴阳家立邪说以惑众,为世患”,“尝奏乞禁天下葬书”,而“当时执政莫以为意”,故而写了一篇《葬论》,今存文集中。
“风水术”在中国流行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建立,才悄然绝迹了。想不到绝迹了三十几年之久,今又死灰复燃,而且越燃越烈。并且还将“建筑科学”和“摆置艺术”两顶桂冠加到它头上。这值得我们做意识形态工作和宣传、文化、教育工作的同志们深思。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否愧对吕才、王充和司马光这些先人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