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阅读
  • 0回复

贾玉璞和他的“合江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31
第2版(经济)
专栏:

  贾玉璞和他的“合江模式”
新华社记者 蒋耀波 新华社通讯员 蔡炳华
合江,这个曾淹没在小兴安岭茫茫林海中的小小林区,如今正脱颖而出,成为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明星企业。“合江模式”,也成为黑龙江省治危兴林的样板。
贾玉璞是黑龙江省合江林管局的党委书记。1981年仲夏,当他刚刚来这里走马上任时,展现在他眼前的一份统计表令他的心一阵发紧,林区所辖的四个局中,三个老局的可采资源已经透亮,全林区实际木材蓄积只有1987万立方米,其中可采蓄积仅有927万立方米,而每年各种消耗却达123万立方米,照这个速度计算,再过七八年,整个林区将无林可采,另外,林区产业、产品结构也极不合理,全区工业总产值6598万元,其中木材采运产值占60%以上,而多种经营产值仅占6.1%,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受资源的严格限制,一旦木材生产断档,企业将无以为继……
难道无出路可走了么?
被期待的目光所包围的贾玉璞知道该从哪里去找答案。到职的第二天,他就在招待所自己的一间临时“官邸”里,分别找人谈话。上至局级领导,下至小车司机,十几天下来,管理局机关三四百号人几乎谈了个遍。贾玉璞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去第一线走访。一个雨天,他来到了三岔河林场。一位在林区干了一辈子的老工人,连连摇着贾玉璞的手说:“谢谢!谢谢领导的关怀!”陪同的人告诉贾玉璞,就是这位老工人,刚才上房去堵漏,却从房盖上漏到了屋里,幸亏掉在炕上,有被子垫着,才没有出事儿。贾玉璞的双眼一下子潮湿了。他紧握着那位老工人的手,好久没有讲一句话,而这件事却被贾玉璞后来常常提及。
15岁起就在深山老林里摸爬滚打的贾玉璞熟知基层工人的心思,透过眼前的这一幕,他看到了一个亮点:解决森林资源危机、林区经济危困,希望首先在于致富基层。
抓致富基层中,贾玉璞注意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1984年,贾玉璞出任合江林管局局长,为了加快人工林的培育,他倡导大造劳动储备林,并明令宣布:所有机关干部每人三亩指标,造林期间扣发工资,自购苗木,不报旅差费,待到林子长成,有了收益,再把扣发的工资返还本人。
面对这新鲜事,机关干部们一时转不过弯来,多数人表示怀疑。
贾玉璞是用行动来作解释的。他到会计室告诉一声“先从我扣起!”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老伴登上去鹤立的火车,到他直接抓的典型单位之一——红旗经营所造林去了。在那里,他一不用人陪同,二不用人帮工,自己扛着镐头,老伴背着苗木,步行十多里到造林地段,午间谢绝林场安排的午餐,吃自带的干粮、喝白开水。三亩地、老两口忙乎了两天半,营林技术员检查,质量属于一流。
贾玉璞这么一带头,劳动储备林立刻在全林区推开了,当年就义务造劳动储备林5.3万亩,较明显地解决了营林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真正使致富基层不成为空谈,在贾玉璞的亲自倡导下,从1985年开始,合江林区在全国林业系统率先开展了创造80年代新水平场所竞赛,竞赛内容包括资源培育、多种经营发展、强化企业管理、加快智力开发、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共制定了43个母项要求和指标。按照贾玉璞的说法,要想达标创优,光伸手跷脚不行,必须混身解数全用上方能奏效。
建设新水平场所竞赛产生了强大的趋动力,引发了基层职工强烈的竞争意识,鹤北林业局四方山林场连续参赛三年,场长郭俊杰患有严重胃病,一直和职工摔打在一起,被火烧伤到医院包扎一下马上返回林场,就连养育他的亲哥哥病逝也没有前去料理后事,当林场的职工们听说林场被评为第一名后,激动地把郭俊杰抬了起来,郭俊杰这个平日里刚硬的汉子,忍不住泪流满面。
贾玉璞的心血没有白费,从1984年到1989年的短短5年间,合江林管局共造林139万亩,相当于在此以前30年保存下来的人工林面积的总和,立体开发、多种经营也大大发展,1989年产值4100万元,是1978年的6.7倍,最令贾玉璞欣喜的是:作为基层单位的山上林场、所,几乎全部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全林区仅收入万元以上的户数就达1000多个。
贾玉璞愈发觉得信心十足了。“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我不关心,我还是愿意把目光投到基层,那里才是治危兴林的根本希望所在呵!”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