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淡泊而平实——读孙犁《耕堂读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1-31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淡泊而平实
——读孙犁《耕堂读书记》
王建辉
笔者所藏读书记一类当不下百数,就中犹喜《耕堂读书记》(百花文艺出版社)。它不是掌故家考据家一路,或可称之为艺文家作家读书记。所谓艺文家读书记乃因它善于渲染读书情境和氛围,文采较强,真性情也较多。耕堂读书记在谈到章太炎晚年不承认甲骨文的真实和价值时便有一段真性情的发挥:“人一旦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的权威,即不知不觉,把自己看成偶像。偶像是要本能地排除自己所不知的新生事物的。”作为老人,耕堂能够这么直率地对老人有所批评是可贵的,这份真情便赢得了读者。
书话或读书记向被看作是一种闲适文字老人文体。《耕堂读书记》则不然,里面跳着一颗年轻的心不说,还真有许多真知可淘得来珍珠。耕堂谈陆机《文斌》,竟直指《文赋》一篇抵得上《文心雕龙》,因为陆机是作家,故而所言在透彻切实不隔靴搔痒这一点上超过了刘勰。这大概可以说只有作为作家的耕堂才体悟得这么深邃。耕堂又多次谈历史与小说,说古之历史与小说常常难分难解,历史家从小说中取材,小说家从历史中取材,真伪高下,全看各自的鉴裁眼光如何。我谓今之读者如何理解古史书与古小说便也全凭各自的阅读鉴别了。作者也说《世说新语》,便既是历史又是小说。我以治史为业,所能说的是我从此书中读到了今人史著中不常见到的历史。我想,研究中国科举史,不读此书中《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一文会有遗憾。耕堂写历史上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在其它历史著作中未必便有如此酣畅而入木三分。这位作家笔下的历史很有魅力,不仅发掘了史家们常忽略的史料,也对历史提供了一个作家的见解。
《耕堂读书记》之妙还在于每篇之中(常在末二段)往往会生发出一些隽永而精妙的议论(这便是所谓“耕堂曰”),且大都是老人的人生体验。倘有好事者把这些妙语单独辑出,或许可以是半部耕堂论语。且引耕堂曰:“凡是书生,当政治上处于新旧交替转折之时,容易向往新者。而本身脆弱,当旧势力抬头,则易于馁败,陷于矛盾。古今如此。”所言力透纸背,于是便来了误解。编辑在本书的内容提要上说,这是耕堂的匠心之作。此语差矣,至少是一种善意的误解。我以为耕堂读书记全非匠心之作,一有匠心便往往失去淡泊与自然。一如巴金老所说的无技巧乃最高的技巧,耕堂老人读书记绝对是一位老人的平常家语。
耕堂有一段短小精粹的评知堂书话的读书记(此书未收)。全文曰:“知堂晚年,多读乡贤之书,偏僻之书,多读琐碎小书,与青年时志趣迥异。都说他读书多,应加分析。所写读书记,无感情,无冷暖,无是非,无批评。平铺直叙,有首无尾。说是没有烟火气则可,说对人有用处,则不尽然。淡到这种程度,对人生的滋养,就有限了。这也可能是他晚年所追求的境界,所标榜的主张。实际是一种颓废现象,不足为读书之法也”(《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7.28)。知堂书话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书话作品,但我不喜欢,因而至今尚未读完。耕堂读书记从总体上说仍是淡泊平实的一路,而这淡泊自不同于知堂,其中有心魂,有人生,耕堂以他自己的写作实践着他对知堂的批评,也证明他对知堂的批评是颇有见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