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牛不喝水莫按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征文

  牛不喝水莫按头
河北省乐亭县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华
担任村支部书记后,村里不少群众还不太富裕,我一直在想,找个什么门路带领群众致富呢?
通过平日收集市场信息,我想,在村里大面积发展大棚黄瓜,也许是个致富途径。我村土质好,适于种植蔬菜,交通方便,附近又有黄瓜批发市场,销路没有多大问题。1989年秋后,我召集党支部成员开会,商量这件事,大家都同意。可是对群众一讲,却炸了锅。有的说,前年我们种的菠菜卖不出去,割了扔进路边大沟里;去年秋天栽了不少大白菜,最后“臭”得无人要;连续两年种的尖辣椒,价格下跌,没有赚钱。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群众提出了许多困难,况且投资大,1亩地需要四五千元垫本,到哪里找这么多钱?个别人还在背后吹冷风:这是当干部的想捞外快,从外地购大批塑料布、竹竿子、铅丝,从中挣大家的钱……
听到这些议论,老伴生气了,她说:“你当支部书记多年了,按规定每年应拿的几百元钱补贴,你一分不要。外出为公办事,都是自己掏腰包。每天不少人找你,我还得搭上两盒烟。这次你又想搞大棚黄瓜,担这么大的风险,如果弄不好,到头来反而找一身不是。”
怎么办呢?有了问题多分析,多研究,事情就能把得准。于是,我又开支委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最后统一了认识。群众想致富,也想通过栽大棚黄瓜挣钱,这是主流。群众有疑虑,有困难,需要我们继续做工作。至于吹冷风的,要通过实际工作教育他们。会上,大家提出村里拿出10万元钱,先给困难户垫底;村里提供技术、物资、推销等各项服务。我个人也拿出部分钱借给群众搞大棚黄瓜。这个办法一公布,很快有50多户打定了主意。他们顶着寒冷的西北风垒暖室,准备育苗。为了搞好服务,我们说到做到,从外地买来了大批塑料布、竹竿子、铅丝等物资,分发到户。还组织人员到邻村赵滩学习经验。由于夏天连续出现阴雨低温天气,秧苗缺少光照,病害严重,成片枯黄。我们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帮助群众除治了病害。
4月,黄瓜开园了。不用出村,从外地来了一辆辆汽车收购黄瓜,价钱也好。到农历五月初五,每公斤还是两元钱。有时车多货少,互相之间争购。群众把一筐筐嫩绿顶花带刺的黄瓜装上汽车,手里攥回一把把票子。最后一算帐,全村大棚黄瓜纯收入20多万元,有的户收入7000多元。大伙夸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从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我认识到,在农村天天与群众打交道。有不少事,干部认识了,群众一时还认识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责怪他们,不能赌气,也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撒手不管,而要引导,尤其是注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过去有一句俗语:牛不喝水强按头。我想那是行不通的,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牛不喝水莫按头。首先要找出不喝水的原因,然后再逐步深入做工作,只要我们一心为群众办好事,他们总会想通的。
编后
王荣华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本次征文活动以来第一篇谈工作经验和体会的文章。它通过一件具体事,道出了一个党支部书记的辛苦甘甜,也总结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给人以启迪。
为群众办实事,愿望是好的。但也有的时候,部分群众由于不了解情况,对领导要办的事不理解、不赞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干部只凭一腔热情,硬干蛮干,甚至强迫命令,势必事与愿违。即便是完全符合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也应该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首先获得群众的拥护,然后才可以顺利进行。
本次征文已收到了大量反映党支部书记模范事迹的通讯,在此,我们谨向支持征文的组织者和广大作者表示感谢。为了把这次征文办得更好,恳请大家能够采用多种形式,如经验体会、人物图片、人物特写、自述、书信、日记等,多侧面、多视角地反映广大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特别希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特殊行业的同志踊跃来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