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日本文坛巨星陨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2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文坛巨星陨落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 孙平化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九日夜,日本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井上靖先生不幸病逝。噩耗传来后,日本记者立即从东京、北京打来电话采访。日本广播协会为播放悼念井上靖先生的专题节目,三十日上午特来录像,要我发表感想。这是过去少有的现象,说明井上靖先生这位文坛泰斗在日本影响之大和他同中国关系之深。
去年七月,我为参加日中友好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访问东京,登门拜访先生,那时他精神焕发,谈笑风生,每晚坚持笔耕到深夜。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他倾慕中国的历史、文化,从心里喜爱中国。一九五七年第一次访问北京时,住在北京饭店,因为感到自己确实是身在渴望已久的北京了,兴奋得夜不能眠。我们应该下力量培养更多更多的具有这种感情的年轻人,这样,日中友好才能世世代代传下去。去年十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井上靖先生一行的来访,并尽最大努力满足他的日程要求。但在他出发的前两天,突然取消了这次旅行。后来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朋友说,先生的健康并无大变化,只是主治医生为慎重起见,劝他暂勿长途旅行。我听了就放心了。因为我知道,井上靖先生具有惊人的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力量和乐观主义,他特别欣赏中国一句古语“养之如春”。我一直相信他会战胜病魔。后来他中国之行的计划改在今年来实现,在我们正高兴翘首以待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去年与先生一夕欢谈,竟成永别。
井上靖先生笔耕一生,奋斗到八十三岁的最后一息,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丰富了文坛宝库。他在日中文化交流方面是日本的一位难得的领导人,几十年如一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不懂文学,没有资格来评价井上靖先生的文学生涯,但我同他交往的往事,不断涌现在心头。特别令我难忘的是,一九七七年丝绸之路新疆段对外开放时,我有幸陪同中岛健藏、井上靖、宫川寅雄、司马辽太郎、东山魁夷、团伊玖磨、藤堂明保等老朋友和日本著名文化人前往访问。当我在南疆和田看到巨块玉石,听了关于昆仑山下河中采玉的介绍时,十分敬佩这位老作家尚未涉足此地之前,《昆仑之玉》的大作就早已问世。我们在新疆期间一直同乘一辆车奔驰于戈壁滩上,有时他向当地陪同人员问一些情况,我给作蹩脚的翻译,更多的时间是我向他请教关于中国古西域和少数民族变迁的历史,受益匪浅。
更令人难忘的是,一九七八年夏我陪井上靖先生夫妇和清水正夫、松山树子夫妇访问敦煌。那时沿途的生活条件很差,由兰州乘火车到酒泉,换乘汽车经玉门、安西到敦煌,往返近十天不能洗澡。在敦煌停留五六天,每天陪同两次往返于敦煌城内与莫高窟之间。井上靖先生花费了三天多的时间,兴趣浓厚地仔细地看了历代有代表性的大部分洞窟,他边回忆小说《敦煌》中的叙述,边检验他叙述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边听介绍,边作笔记,回宾馆后还要根据追忆把笔记整理抄清。先生每当进到一个洞内就不愿意离开,我总是催他:“走吧,走吧”。后来他取笑说我是“走吧先生”。回想起来我有些后悔,当时未能很好理解他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追求的心情。
那时敦煌县城到玉门关是没有路的,荒无人烟。井上靖先生渴望看一眼历史上有名的玉门关是什么模样。我陪他换乘吉普车找到了玉门关,关址虽在,但已成为牧羊人暂憩的场所。要离开玉门关时,井上靖先生又想起历史上有名的阳关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似乎看不到阳关就是此行中的一大憾事。县委书记特地领我们乘车在戈壁滩上摸索前进。两关之间也根本无路,沿途十分颠簸,我们在车内头不断碰到车的顶篷。当地陪同说,在这种一望无际,难辨方向的戈壁滩行车,一旦迷路,断了饮水是十分危险的。这一天,我们这个访问团,已成了一支“探险队”。我暗自担心,可是井上靖先生却分外高兴,觉得难得有这样的旅行。到了阳关,先生越过一个丘陵、陡坡,下到一片荒滩上寻找瓦片,高兴地证明他已身临阳关。可是,阳关仅剩下一座残缺不全的烽火台。如果从一般旅游者来想,坐吉普车,冒着风险,在戈壁滩上跑了一天,看到的只不过如黄土块般的古迹,也许觉得太不值得。可是这位历史小说家为能在这些地方留下足迹,却感到心满意足。
这些往事将永远成为我美好的回忆。井上靖先生的高风亮节和留下的大量文学巨著,将永远成为激励人们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而奋斗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