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喜读《中国话剧通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2
第8版(副刊)
专栏:

  喜读《中国话剧通史》
胡可
我国的话剧,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历史。它走过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国话剧事业以至整个文化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从新中国成立至今,40年来竟没有一部关于我国话剧的史书问世,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而话剧界许多老前辈已经作古,许多史实已不大为人所知。像我这样的年老的话剧工作者,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情况,至于中青年同志,知道得就更有限了。而不知道历史,不掌握前人的经验,不了解过去的成败得失,实践中就难免重复过去的弯路,就很难清醒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向。值得高兴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的同志们在葛一虹同志的主持下,几年前即着手中国话剧史的编写工作,历经五载,现已成书。当我读到这部装帧精美附有百幅剧照的《中国话剧通史》(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欣喜之情是难以言表的。
我们终于有了一部话剧史书!
这是一部简明扼要的通史,尽管不足40万字,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开拓性工作。它没有任何史书可以凭借,要从汇集史料作起,要对纷繁的史实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年代久远,头绪繁多,即使作一个全面概貌的叙述都不容易,何况我国话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些还没有定论,须根据史料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探讨,以作出符合实际的论述,难度是很大的。这项修史的工作,过去也从未提上日程,就连50年代后期出版的《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这样一本回忆录,在“文革”中也遭到批判。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后,各条战线开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这项工作才得以提到日程上来。时间的延误,史料的散失,更增加了它的难度。《中国话剧通史》的撰写者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使这部史书具有史料丰富、论述全面的特色。除了中国的早期话剧,“五四”以来现代话剧的形成,三四十年代国统区话剧的成熟和发展,以及建国以后文革以前17年的话剧发展情况以外,也以一定的篇幅论述了苏区的“红色戏剧”和延安及各个解放区的话剧发展情况,从而弥补了过去一些介绍我国话剧的资料和文章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使它成为目前唯一的一部比较翔实全面的话剧史书。
这部《通史》,以史料说明问题,从事实引出结论,因而极具说服力。它不但使我们看到这一外来的戏剧形式在同我国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如何逐渐走向民族化而为中国观众所喜爱;而且使我们看到我国话剧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伴随着我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而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战斗传统;并在不同文艺思想、不同戏剧观念的交汇、比较和选择中,逐渐明确了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一个时期以来,有人十分鄙薄我国话剧的战斗传统和现实主义传统。其实,这些传统并不是凭某些人的个人意志就可以形成或改变的,它来自一代一代话剧工作者实践经验的积累,并受着一代一代观众欣赏兴趣的制约。或者说,它是由我国人民根据自身解放的需要而长期选择的结果。这种规律性,从这部话剧通史当中是看得十分清楚的。
这部《通史》从话剧运动的角度分章叙述,对我国话剧发展的各个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家、作品和重要演出,都有详细论述和恰当的评价。而每章前有导言,后有结语,眉目十分清晰。它不仅对于戏剧研究、教学单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即对于每一位戏剧工作者和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本十分有益的读物。因为许多史实鲜为人知,读来会是很有兴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