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90年代国际金融发展的特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4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90年代国际金融发展的特征
吴念鲁
在刚刚过去的1990年里,国际金融形势出现了新的动荡和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经济出现了衰退。日本和德国因内需仍较旺盛。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差异和不同步性。西方主要工业国家普遍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
二、世界利率水平攀高。1990年9月,英国基础放款利率上升到15%,同年10月,日本中央银行贴现率提高到6%,都达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全球范围内资金紧张更加明显,加上通货膨胀的压力,今后,国际贷款利率可能仍处于上升趋势。
三、国际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1990年,美国最大的25家银行利润平均下降91%。全美商业银行中,已有1000家被列入“有问题银行”的名单。要使许多银行免遭破产,美国联邦储备保险机构需拿出44亿至63亿美元。日本银行也频频告急,信用等级普遍下降。
1990年国际金融的形势表明,90年代,世界经济金融的格局基本上仍在将80年代多极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和考验。概括起来,90年代国际金融发展中将出现如下几个特征:
一、金融自由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发展。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资金的国际间转移愈加频繁,规模日渐增长,迫使西方国家不得不放松金融外汇管制。以“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金融政策在西方主要国家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利率自由化。西方国家普遍取消了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第二,金融业务自由化。西方工业国家相继放松或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证券公司业务交叉限制。第三、金融市场自由化。各国开放国内市场、放松外汇管制,设立离岸市场,使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高度融合,从而推动金融国际化。
二、金融市场扩张速度将继续超过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外汇管制的放松,汇率、利率的自由浮动,以及金融创新发展和交易技术的完善,为各式各样的金融投机提供了机会。国际金融的交易基础是国际贸易。但是以投机盈利为目的的交易活动迅速增加,货币资本可以不依附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同样获得增殖的机会,而且利润可能比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高得多。
金融扩张速度超过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也表明,部分货币运动脱离物质生产活动的现象日益明显。金融市场的巨额资金除去满足正常经济、贸易发展需要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活跃在股票、债券、外汇和黄金市场上,乘机牟利。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矛盾和问题转移到金融领域,从而可以推迟生产周期危机的发生。然而金融商品价格和国际资本的转移受投机和心理等短期和非经济性因素的影响很大,因而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投机性和破坏性。这使得金融繁荣有一定虚假性,并可能蕴藏着不可低估的潜在危机。
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得到完善,世界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并将进一步确立美元、日元、德国马克三足鼎立之势。尽管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不会改变,但其国际储备、清偿和投资货币地位将相对下降。今后日元的国际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日本拥有庞大的经常项目盈余,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各国中央银行储备中日元比例将大大增加。德国马克的国际流通性将因德国经济持续增长而攀升。随着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洲力量进一步增强,作为欧洲货币体系中主要货币的德国马克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
四、国际资本流向日益趋向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债务问题仍然是国际经济金融领域里的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的失衡是造成国际资本转移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的资本转移又造成西方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对汇率、利率也产生深远的影响。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将是在西方工业国家之间流动,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资本匮乏的局面。
日本、德国将继续拥有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成为最大的资金供应者,而美国因有庞大的贸易逆差及财政赤字可能仍是最大的资金需求者。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将给欧洲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值得指出的是,90年代发达国家间的资本双向渗透将与日俱增。此外,由于追求技术水平的进步成为各企业首要战略目标,而直接投资流向取决于技术与资金的优势,这就使发展中国家更难吸引外国投资。美国、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70%以上,英国、德国80%以上都是投向发达国家,西方国家经济相互依存性加深。
1989年底发展中国家的外债余额已高达1.3万亿美元,由于2/3属于私人债务,一些西方商业银行已不愿再对这些国家提供新贷款。
五、国际银行业监管将趋向统一化。
为适应竞争和国际化趋势,由主要工业国家控制的国际银行业的协调和监管在90年代会进一步加强。
针对金融自由化发展后各金融机构业务的自由扩张,1988年7月,国际清偿银行的巴塞尔委员会就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标准和计算方法达成“巴塞尔协议”,规定到1992年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要将其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到8%以上,目的是消除各国银行不平等竞争条件,限制过分扩充资产,提高贷款质量。目前,英、美等国的中央银行先后根据该协议原则制订本国金融监管措施。
今后西方各中央银行将共同协调他们的货币、汇率、利率政策。国际协调机制仍将成为90年代世界经济金融的重要调节器。
    (本文作者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