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汽车的“国籍”之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5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汽车的“国籍”之争
郑园园
日本汽车工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并在产地销售产品,已在美、欧和日本之间引起一场关于汽车的“国籍”之争。争论的是这样一类问题:在俄亥俄州生产的本田车,在英格兰生产的日产车,究竟是何“国籍”?其产量该不该计入日本的出口限额?
1月上旬,日本通产省刚刚宣布1991年度继续维持上一年度对美出口汽车的“自愿”限额,美国福特、克莱斯勒两家汽车公司立即提出了极富挑战性的要求:在美国生产的日本汽车也应计入限额。美、日“汽车战”已打了多年,但美国方面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原因就出在汽车的“国籍”上。
从1981年起,日本就对美国实行“自愿”限额原则。表面上看,近几年日本汽车对美国的出口总量维持在230万辆上下,并未上升,而且,去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还下降了6.8%。可是同时,设在美国的8家日本汽车厂的产量却连年上升,近两年尤为明显,1989年产量为85万辆,1990年就增加到110万辆。这些取得“美国籍”的日本汽车自然更容易占领美国市场。据报道,美国新注册的汽车中有32%是日本牌号的汽车,其中“美籍”日本车占相当的比例。这种发展趋势直接威胁着美国汽车业的前景。改变这些车的“国籍”,使之“回归”日本的呼声正是在这背景下发出的。
在这个问题上,欧共体先着一鞭。去年欧共体就决定,从1993年起对日本汽车实行“自愿”限额,日本在欧共体国家设厂制造的汽车也计入限额之内。1993年起,欧共体内部贸易壁垒将消失,一种商品进入12国中任何一国就等于进入欧共体所有国家。日本汽车厂商近十年在英国大规模设厂,制造了大批“英籍”的日本汽车。如果“英籍”汽车不受限制地进入欧共体国家,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汽车工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这一现实的威胁促成欧共体制定了上述防范措施。
不过,在美国以及欧共体内部,关于日本车的“国籍”的问题,远未达成一致。英国至今仍抵制欧共体的决定,因为改变在英国生产的日本汽车的“国籍”,就意味着1993年后英国的汽车出口到欧共体其他国家将受阻。1月8日,英国贸工大臣彼得·利利说,国际贸易法规定产品的出产国应依“产品主要部分的最后的加工地”而定,照此推论,在英国“出生”的日本车属“英国籍”无疑。美国的一些汽车厂商也颇犯踌躇,因为他们有些型号的汽车就是在日本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的。例如销路看好的一种新型号的道奇车,就是日本在美国的三菱汽车厂里制造的。
据西方报刊说,日本正静观着欧、美内部的争吵,期待着缺口进一步扩大,并且捎带地威胁,如果改变日本汽车的“国籍”,日本在国外的有关工厂将不得不裁员甚至关闭。弦外之音是,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它管不着。
西方经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互相渗透现象改变了往昔贸易战中那种阵营分明的状况,争斗双方既是伙伴、又是对手,矛盾日趋复杂化。美欧日之间围绕汽车的“国籍”之争,只不过是它们之间这种复杂而微妙的经济关系的一个缩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