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既拉车负重 又循规识途——记安徽省怀远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邵林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5
第1版(要闻)
专栏:

  既拉车负重 又循规识途
——记安徽省怀远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邵林千
禾书璧
1990年5月26日,在安徽省北部淮河边上的怀远县城里,出现了一次规模盛大、气氛悲切的悼念场景:数千名怀远百姓和在这里工作过的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片空阔的场地上,哀悼一位既无赫赫之名、又乏高高之位的乡土“秀才”——邵林千。祖辈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说,谁也没见过,一个县委老秘书的去世,会有这么多人送葬,会这么让人透不过气来。
  好参谋 好助手
在怀远人的心目中,邵林千不仅是县里首屈一指的“老黄牛”、“老公仆”,还是公认的“学问家”和“栋梁材”。也有人说他是怀远的“老驾辕”。
他1930年12月出生,7岁时开始读书,一直读到18岁高中毕业。1949年2月,怀远县城一解放,刚刚走出校门、被视作一方秀才的邵林千,就积极投入了巩固新政权的工作。先是加入教书育人的行列,后来在县委办公室工作。他由一名普通县委秘书到秘书科长、办公室副主任。
县委秘书,即是县委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参谋、助手,说起来容易,但要做个好参谋,好助手,既得体又富有成效,是要有功底的。
1984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率先进行联产承包的安徽省,从夏季开始,就形势喜人。农业的高产使一些人头脑膨胀起来,想通过集资、摊派,大上、快上,刚富裕一点的农民负担加重,叫苦不迭。邵林千从上访的群众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摊派数字,并带人到万福、唐集作实地调查,马上向县委提出,应重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并迅速起草了一个由县委、县政府联合署发的文件,于当年8月底发到各区、镇、乡、委、局、办。怀远县向农民乱摊派的现象被及时制止了。不久,蚌埠市委和安徽省委相继转发了这个文件,省委几位领导就此专门作了批示,借此缓解了全省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一年零两个月后,亦即1985年10月31日,中央下发了有关文件,对切实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作了具体的部署。怀远县同志提起这件事就说要给邵林千记一大功。邵林千对此一笑而已。
1985年12月,县委书记马树良询问邵林千,目前还有哪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邵林千经过认真思考,郑重地建议说,由于发展农业和经济建设等问题已由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党委在支持政府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自身建设应提到议事日程,尤其要把加强党风建设、提倡廉政、接受群众监督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县委马上采纳了这项建议,把自身建设作为与抓全年工作并列的重要议题进行讨论,并委托邵林千起草了《关于加强县委常委自身建设的决定》,印发到全县各级党委,让他们联系自身实际,认真学习讨论,并就各区、乡、镇如何加强党风建设作出相应决定,狠抓落实。邵林千所“参”的这个“谋”,使怀远县党风建设问题在1986年初就开始自觉地抓起来。
  平易近人的作风
从1982年起就负责县委信访工作的邵林千,和那些各式各样的麻烦事,人命关天的、鸡毛蒜皮的、纠缠不休的、一谈就崩的,打了8年多的交道。他平易近人,认真负责,以理服人。他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不厌其烦的督促落实,使那些和他打过交道的干部和群众深受感动。信访室的同志说,有了老邵在这儿,再复杂、再激烈的事儿,保准能得到平息和解决;而一些“老上访”则说,邵主任为人热情、和蔼可亲,办事负责到底,我们信任。
常坟区两位社员因宅基地纠纷,准备豁出人命来拚一下。邵林千前往两家说服劝解,制止了一场械斗。处理这样的事件岂止三件五件。对那些本来可以在基层解决而久拖未决的事情,邵林千同志电话催,发函问,有时不辞劳苦上门督促。这样的事情岂止十遭八遭?就在他倒下的那天,还准备召集几个单位负责人,协调解决两位离休老干部提出的问题……
邵林千负责信访工作以来,不论是集体来,个人来;是心平气和地谈事,还是发泄情绪和牢骚,邵林千同志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解释,从不厌烦,从不推诿,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共产党人必须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能使群众远离关怀……
邵林千的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而怀远的群众又怎会不思念他?追悼会上,许多上访者噙泪呼唤着他的名字,有的痛哭失声。他们不仅认为邵林千是累死的,而且悄悄地责怪自己曾经使邵林千受过累。
甘当人梯的精神
组织部门从培养年轻干部和领导班子年轻化考虑,决定选拔一直在他手下工作,比他小20岁的常先桥为主任。邵林千毫无怨言,情绪也未受丝毫影响,一心一意地协助他,结果,县委办公室的工作比以前更有条理,更出效率。
一年之后,常先桥被另委重任,组织上调37岁的女同志赵德英来接任,意在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提高文字水平。邵林千这个副主任,实际上挑的担子,肩上的责任,远比新来的主任要重得多。而他,乐于扶持年轻人,担子再重,也挑得起来。
1987年,赵德英出任县纪委书记,37岁的大学生徐志超被推上县委办公室主任的位置。邵林千当人梯当上了瘾,扶持年轻人的劲头更足了。
1990年初,徐志超被选为副县长。邵林千又高兴地开始给第4个30来岁的年轻主任当助手。
处人遇事不图私的品格
在邵林千的口头辞汇里,除了他自我批评时外,很少出现“我”字。县委书记们说,没听过邵林千讲过他个人有过什么困难。他把别人的难处当作自己的难处,而自己从不向组织伸手。
邵林千的妻子长期在农村。30多年,有好多机会可使邵林千把妻子转成非农业人口,可他从不张口,直到1980年,组织决定,才把他妻子户口转进城镇。
10年来,邵林千和妻子一直住在两小间十分简陋、破旧的平房里,夏天暴雨时,屋子里多处漏雨,同志们多次建议他翻修,他都说没事。相反,当他得知办公室一位同志住房漏雨时,马上组织人买来材料,为之整修。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家用电器在怀远县城均已十分普遍,可邵林千的家,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两年前购置的一只吊扇。除了两个几十年前的老式木柜外,别无它物。如果用家产的富有程度来评估一个人的生活水平,无论怎么说,邵林千的家,应列在贫困线之下!
邵林千对人热情,乐于助人,找他的人不胜其多,可捎东西去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了也要被他得体地退回去。1989年底,一个同村的人来看他,买了一点礼品,他不仅原封退回,还给送上了1公斤毛线。当有人劝他不要过分“清廉”,“水至清则无鱼”时,他说,没法子,不尽心帮人我心里不安,可拿了别人一点东西心也不安,为此,不理解的人说他太傻,说他是“迂夫子”,他听到后,一笑置之。
也许,邵林千在1987年元月2日写下的《岁末反思》小诗,最能说明他的心态。诗曰:“岁末自反思,平素无憾事。遇事严责己,处人莫图私。”
   (原载《秘书工作》1991年第1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