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粮食储存是件大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8
第1版(要闻)
专栏:

  粮食储存是件大事
高狄
卖粮难是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出现卖粮难,决不是说粮食已经多得卖不出去,而是主观因素造成的。
我们国家人均占有粮食不到400公斤,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按照十年规划,到本世纪末达到粮食总产5000亿公斤,按那时的人口计算,也只能保持在人均400公斤的水平。至少在十年内,从总体上说,我国不存在粮食多余的问题,除非在科学技术上有更大突破。
既然粮食不多,为什么许多地方卖粮难?
有的地方是国家收购粮食的资金不足。更多的地方是仓储设施不足。
国家粮库储存不了那么多粮食,只好少收。国家收的少,农民又急着用钱,只好到市场上卖。在市场上卖粮的多了,按照供求规律,粮价就要下跌。粮食价格降到低于国家收购价,国家粮食部门就不愿意收购粮食。国家少收购,市场粮价又进一步下降,如果粮价低于生产粮食的成本,农民就不愿意种粮食,不愿意增加投入了。
怎么办?
必须保证国家收购粮食的资金。这是国家和地方,粮食部门、财政金融部门共同的任务。资金再困难,也要挤出钱来收购国家按合同定购的粮食。
按照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国家要按计划收购保证供应和稳定粮价所必需的粮食,其余可以放开。不论计划内还是计划外,都必须按价值规律办事,一旦市场粮价低于粮食成本,国家应该按保护价收购,保护农民的利益。
随着粮食生产的增长和粮价改革的深化,国家计划收购部分可以逐步减少,市场调节部分将逐步增加。
粮食是一次性生产,常年消费的,粮食储存是个大事。国家计划收购部分,必须由国家储存,要多建粮库。建立高标准粮库,需要大量投资,近期可以重点放在建设烘干设施上。粮食只要降到安全水分,储存就比较容易了。
集体和个人都应该储存粮食。为了鼓励群众储粮,可以搞期货贸易,实行季节差价,让那些储存粮食的有利可得。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指出,流通是当前农村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流通环节中,储存这个环节尤其薄弱。粮食是如此,肉、蛋、鱼、菜等也是如此。多建农产品储存设施,是当务之急,抓好这件事,投资较小,收益甚大,应该特殊予以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