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关于《〈管锥编〉索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6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关于《〈管锥编〉索引》
郑朝宗
钱钟书先生的著作《管锥编》问世近十二年了。读过此书的人,对书中引证资料之多都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却觉得书的后面没有附上索引是个缺陷。在外国出版的有分量的学术著作里,我们总会在书后看到两个东西:一是参考书目,一是索引。钱先生在《管锥编》的本文和注释里经常指明所引资料的来源,所以书后未另附参考书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书中出现数以千计的人名、书名、篇名,而书后却无索引,这就未免令人感到遗憾了。钱先生是以学识渊博著称的,读他书的人不仅乐于听取他对学术问题的意见,同时也渴望知道他究竟精研了多少古今中外典籍,接触了多少古今中外作者。要满足这一愿望,需要有人出来给《管锥编》编一个周密无错漏的索引。但这工作谈何容易,它要求编者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像春蚕食叶吐丝似的,把散布在书中的资料逐个吸收进去,经过细心的安排,又逐个倾吐出来,其间不知要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的道路。俗话说校书如扫落叶,叶扫不尽,校样上的错误也难消灭净尽。做索引之难自然更在校书之上,往往要反复核对千百遍才能保证无错漏。
陆文虎同志在当研究生时就爱读钱钟书先生的著作,他曾北上到京、沪两地的图书馆里广泛搜集钱先生过去在报刊上发表的诗文,并曾尝试给《谈艺录》编个索引。后来,他选择《管锥编》作为研究对象,准备写硕士论文,便把全副精神移到这部书上。为了翻检的方便,他还抄出了数万张人名、书名卡片,同时编了一本《管锥编》外国人名、书名索引。当然,这些和上面说的《谈艺录》索引一样,只是尝试的性质,内容还不很完备。毕业后,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都用以编写《〈管锥编〉索引》。
作为一个青年学人,陆文虎深信治学之道应恪遵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古训,从基本功做起。面对着《管锥编》这样的庞然大物,他不存非分之想,妄图把它一口吞下,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第一步先求熟悉书的内容。埋头编索引虽然是一桩苦事,却使他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
这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是值得称赞的。现在有些青年学生到处写信向人请教治学方法,从虚心求教这点来看自然很可取,但他们往往怀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做学问有什么秘诀,非要请人传授不可。这却是徒劳的。如果说治学真有秘诀,那也只能用“埋头苦干”四字来概括,陆文虎正是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