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中苏友好合作空前发展和巩固 共同保卫和平致力建设获得伟大的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1-06
第1版()
专栏:

中苏友好合作空前发展和巩固
共同保卫和平致力建设获得伟大的成就
【新华社四日讯】三年来,中苏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巩固,大大增进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和团结。
中苏两国人民三十多年来原有悠久的友好关系的历史,一九五○年二月,中苏两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将两国永久友好合作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三年来,中苏两国政府在一切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进行了忠诚的合作和互相支持,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和安全。苏联政府在联合国会议上坚持维护着中国人民的利益。对于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权问题、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台湾问题以及美国劫持联合国非法通过诬蔑我国等问题,苏联政府都坚决不渝地支持我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苏两国人民和政府团结一致反对了美帝国主义签订的片面对日和约,有力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
中苏两国兄弟般的友好合作特别表现在苏联对于我国恢复和建设工作的关怀和帮助。一九五○年初,苏联政府和我国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低利贷给三亿美元,帮助我国战后经济的恢复。早在两年以前,苏联政府就将从前在北京的全部兵营房屋和自日本手中获得的、在东北的财产,以及在大连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完全无偿地移交给我国政府。根据“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两年多来,中苏两国亲密合作、共同管理着中国长春铁路,使它成为我国先进的模范铁路。今年年底苏联政府将依期将中国长春铁路的设备和财产,无偿地全部移交给我国政府。现在,办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的中苏联合委员会已经成立,已开始着手进行移交工作。由于我国的提议,苏联政府同意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延长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期限,共同防止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进行新的侵略。苏联政府的这种友谊的帮助,进一步加强了中苏两国间的团结和合作。苏联政府还应我国政府的请求,派遣了大批优秀的专家来帮助我国进行建设。他们将日积月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国的人民。三年来,苏联专家对我国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都作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第一、二两期治淮工程和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完成,成渝铁路的提早通车,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苏联专家的帮助。苏联专家还协助我们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大工厂,这些工厂的设备和技术都达到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标准。哈尔滨新建的、完全用新式机器进行生产的亚麻纺织厂,就是一个例子。苏联专家还帮助我们培养了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建设人才。单以中国长春铁路为例,自一九五○年四月开始,苏联专家就为我国培养了一万六千三百多个能掌握先进管理企业方法的干部和技术工人,给我国在今年年底全部接管中长路创造了条件。三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获得的伟大成就,是和苏联人民的友谊援助分不开的。
三年来,中苏两国的经济合作有很大的发展。一九五○年三月,中苏两国在完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签订了三个协定: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的协定和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这三个公司,双方负担的股金和权利义务完全平等,我国供给地段、工厂房屋及其他建筑,苏联供给各种采矿器材、设备、飞机和航空器材。由于苏联的帮助,我们就有可能在新疆这样的边远地区,迅速开采工业建设的重要原料。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建立,使我国年幼的航空事业加速地发展起来,同时对于加强中苏两国人民及我国与全世界人民的联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九五○年四月,我国和苏联还签订了贸易协定和交换货物协定,一九五一年和一九五二年又签订了贸易议定书,通过货物交换和贸易,我国可以从苏联得到建设上所必需的工业装备和器材,同时,苏联可以从我国得到各种原料和农业产品。两年半以来,中苏贸易的供应量一年比一年增加。苏联已经大批运来了工厂和动力站的贵重设备、各种工业器材、工作母机、机车、拖拉机等。这种机器和器材不仅品质优良,规格统一,而且价格都较英美市场便宜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苏联从我国获得的农产品和土产品
(包括大豆、茶叶、水果等),一方面满足了苏联人民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我国某些农产品、土产品滞销的困难,增加了我国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收入。
中苏两国的文化交流,加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使得两国人民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团结更加巩固起来。三年来,中苏两国先后派遣了文学艺术访问团和体育访问团等互相进行访问。苏联的著名学者尤金、努日金、吉谢烈夫、包德列夫、马卡洛娃等应邀来我国讲学,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际经验。我国的文艺著作在苏联受到广泛的喜爱,苏联还举行了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会。表现苏联人民高尚道德品质的苏联文艺作品也源源介绍到中国来,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心。中苏两国的电影工作者曾合作拍摄了“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和“锦绣河山”等优秀的五彩影片。为了便于学习苏联的各种先进经验,中国广大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目前正展开学习俄文的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