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军民团结之树常青——上海市“双佣”工作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8
第1版(要闻)
专栏:

  军民团结之树常青
——上海市“双佣”工作纪事
韩胜宝 陈毛弟 萧关根
在上海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土壤里,深深扎根着一棵棵参天的军民团结之树。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辛勤培育,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同志精心浇灌,使之越长越茂盛,越长越青翠。
“国防园”——国防教育的阵地
进入古树茂密、景色宜人的天山公园,朝西北方向漫步几十米,便可见到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国防园”三个遒劲潇洒的大字。“国防园”是个园中园,占地10亩。它由“国防教育综合馆”、“展览馆”和兵器陈列场地组成。战鹰在草坪上展翅欲飞,大炮在树丛中昂首云天,坦克在泥地里静静伏卧,快艇在荷花池里轻轻摇荡。陈列在这里的武器,都是驻沪陆、海、空军赠送的刚退役下来的“真家伙”,正在发挥“余热”呢!
长宁区人武部的周部长兴奋地告诉我们,“国防园”开园几年来,已接待了100万余人次。
像这样规模、样式各异的国防教育阵地,在上海有800多个。如虹口区的“国防教育训练中心”、浦东的“军事教学大楼”、江湾的“航空知识馆”、嘉定县的“青少年军事营地”、锦江乐园的“航宇科普中心”,还有由驻沪三军和武警帮助开办的奉贤县、闸北区、南市区“少年军校”等,通过它们的活动,增强了上海市民的国防意识。
“优抚园”——一个新的创造
我们来到虹口区欧阳街道,这里有一栋新建的两层楼房,普通的水泥建筑,朴实无华,却像磁铁一样,每天都吸引着上百名优抚对象来这里学习、娱乐。民政部长崔乃夫来视察后称赞:“‘优抚园’是一个新的创造”。
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了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的主人公李侠原型李白烈士的夫人裘慧英老妈妈,她激动地对我们说,在上海房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腾出这栋原用于第三产业的楼房为500多户烈军属服务,一方面为烈军属提供了学习和娱乐场所,一方面在居民中进一步确立了拥军优属观念,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优抚园”。在教育室里,陈列着25位烈士的英名录、照片和事迹,每年接待2000余人次参观,成为拥军优属的宣传阵地。在这里,举行过多次革命传统报告会、应征青年家长座谈会,有数十名应征青年在这里接受教育走向军营,欧阳街道被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这里还办过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书信、书法、摄影展览。老红军、原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邓楚白展出了他和叶剑英元帅的合影和自己的书法作品。烈军属在这里读书、看报、看录像、下棋、打台球、拉健身器、骑健身车,充实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其实,“优抚园”只是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拥军优属服务网中的一个。目前,上海市由社会各行各业组织的拥军优属服务网已达5414个。
南京路和好八连——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穿行在举世瞩目的南京路。
当年,随着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八连指战员披着一身硝烟,带着一身泥土,开进了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经受了香风迷雾的考验,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
弹指一挥间,41年过去了。好八连和南京路人民的关系怎样呢?
华灯初上。七彩流动的南京路,令人陶醉。
每月20日,在晨曦照拂下,街头摆出一个个小摊。八连官兵和南京路民兵热情地为过路群众理发、补鞋。像这样的活动,八连已经坚持10年了。(⑴⑷)
南京东路有个云中里委,是八连共建单位。这个里委居住着30多户孤寡老人,八连官兵每月5日定期上门,为他们买油、买粮、洗衣服、搞卫生。每年春节,都要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大米、年糕、生活用品和自家的菜、猪肉给老人送去。有几个春节,战士们还和老人一起过除夕,大年初一又给老人拜年,请老人到连队作客,演节目给他们看。一位老人拉住八连战士的手说,我死后能把骨灰放在八连就好了!
有一阵子,八连奉命开赴上海市郊执勤,南京路的群众纷纷打电话、写信询问,仿佛慈母惦记着远离家乡的游子。他们对记者说,南京路不能没有好八连,就像南京路不能没有霓虹灯一样。
“双拥”先进单位——为国防作贡献
位于浦东的沪东造船厂,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双拥”先进单位。这家厂直接为国防建设服务,我国第一艘导弹护卫舰就是从这里下水的。参加西沙海战凯旋归来的我军新一代舰艇也是从这里下的水。于是,该厂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企业为国防作贡献!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号召后,沪东厂一马当先。他们看到舰艇进厂修理时间长,就对战士进行两用人才培训,首创了“舰进厂,人进校”的育才办法。几年来,他们共投资36万元,解决教材、教具、设备和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问题,培训了2100余名军地两用人才。南京军区授予该厂“拥军育才,富国强兵”的锦旗。海军政治部授予该厂人武部部长李作玉“育才热心人”的光荣称号。
沪东厂还注意搞好本厂入伍战士的“跟踪教育”,与部队签定了工厂、家庭、部队三方共育协议书,以后又定期给部队寄《战士思想情况反馈表》,及时了解战士在部队的思想情况。由于地方积极配合部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去年该厂7名现役战士全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都市人民——有一支信赖和爱戴的劲旅
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曾这样说过:“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把部队当作一个很大的依靠。”
每当上海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有解放军在。这些年来,无论是上海的重点工程建设,还是遇到突发事件,驻沪三军和武警总是及时赶到现场。在上海火车站、沪嘉高速公路、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都有驻沪部队官兵付出的劳动;上海石化总厂、宝山钢铁总厂、浦东煤气厂、30万吨乙烯工程、冷轧薄板工程、南浦大桥工地和龙柏、华亭、新锦江等豪华饭店的建设,都洒下了驻沪部队官兵的汗水。
上海人民不会忘记,1988年春天,当上海“甲肝”流行时,驻沪部队派出了一支支救援队伍奔赴频频告急的各条战线。在上钢三厂、铁合金厂等一个个工厂企业,战士们补上缺位,顶班劳动;在邮电系统,战士们不顾有染上甲肝病毒的危险,认真细致地处理着堆积如山的邮件;在大街小巷,战士开动着车辆,突击处理着那些散发着阵阵臭味的垃圾。面对大批的“甲肝”病人,驻沪各部队把仓库、食堂甚至军医办公室都利用起来,千方百计地增设床位,还开设了一个个协作病房。许多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地工作,为地方医院分流病人,为人民群众解忧消愁。
每当上海人民遇到险情、灾情时,驻沪部队总是大力帮助群众转危为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赢得了上海广大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上海的军民团结之树常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