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赞南阳人的眼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8
第8版(副刊)
专栏:

  赞南阳人的眼光
李庚辰
三年前听说,国家每年有笔“扶贫款”,“扶贫款”自然要发给贫困县。于是,能不能评上“贫困县”,成了能否拿到“扶贫款”的关键。又听说,为了这“扶贫款”,某地召开扶贫会议时,一些“贫困县”的头头不远数百里,坐着“皇冠”车,直奔高级宾馆而来。他们两眼单盯住“扶贫款”,却忘了自己屁股下坐的也是“款”,更忘了想点脱贫好办法。
比较起来,南阳人的眼光大为不同。前几年,这儿也有五个山区贫困县。但南阳人的眼光没有盯住国家的腰包,而是首先看自身:为什么穷?怎样才不穷?他们把眼光从这一实处,又看到远处,看到高处,提出了“科技兴宛”(南阳古称宛)的战略设想。然而,经是好经,“文盲和尚”认不得,照样念不出。譬如,他们提倡科学种田,有家农户全家都是文盲,在喷洒农药时,因不识药名,错把矮壮素当作杀虫脒,一路喷洒过去,将四亩半棉花全报销,一季损失2000元。怨科学?怨领导?都不怨,怨劳动力文化素质太低。不过南阳地区的决策者们也看到:南阳人才资源并不缺,只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比如,每年升入高校的仅占应届高中生的5%,余下的95%哪儿去了?对他们施以职业教育,岂不能解决燃眉之急?1988年,南阳地区创办了专为本地培养对口人才的南阳大学,又通过多路集资办起了张仲景国医大学等6所高校;还在全区95%的中小学开设了劳动技术课,扩大职业技校招生名额,等等。
梁启超《变法通议》说:“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南阳抓了教育,“科技兴宛”,使原有五个山区贫困县全部脱贫,他们的做法是聪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