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读北大版《世界名诗鉴赏词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9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读北大版《世界名诗鉴赏词典》
吴富恒 张照进
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股辞书热,关于外国诗歌鉴赏的辞典也出版了几本,但大都没有打破以欧美为中心的传统作法,不久前读到北大版《世界名诗鉴赏词典》(辜正坤主编),觉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265万字的大词典从外观装饰到内容安排都属上乘之作。彩色封面图,是纽伦堡民间诗人汉斯·萨克斯的题为《一位少妇的美》的诗及其插图。收录470多位外国诗人的近千首作品是具有美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诗作。内容包括诗歌鉴赏理论、诗歌简史或简况、诗人简介、诗歌译文、注释、评论等,在词典后面附有诗歌常用术语,这是根据国外权威性的《文学术语词典》编译而成的。词典所选诗人诗作出自欧美、亚洲、非洲、澳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其它地区从古到今的著名诗作。它比一般的同类辞典搜罗宏富。
它融工具性与可读性为一体,赏析文字清晰明了,自觉或不自觉地成功运用了诗歌欣赏的十个角度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这十个角度是该词典主编在正文前的长篇论文中归纳总结的,指的是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作者角度、作品角度、读者角度、年龄角度、性别角度、社会文化角度、阐释者角度和译者角度。不少撰稿人吸收了诸如新批评派、形式主义等西方批评界的较新成果,使本词典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这部大词典有自己的一些主张。正文前有长文《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使用“阴阳对立”理论系统分析世界诗歌发展史,并具体划分为七大阶段(或称七大潮)。分别为远古(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罗马诗歌发展,中古诗歌发展,文艺复兴诗歌发展,古典主义诗歌发展,浪漫派诗歌发展,现代诗歌发展。在这七个阶段之间,阴阳二极对立的模式递进循环发展着。
辞典还提出并探讨了西诗汉译词曲体的问题,中古期及17、18世纪的一些英诗译成古体汉诗后,在忠实性方面,失真往往比白话体要少。凡英诗中格律谨严,措词典雅,短小而多抒情意味的早期诗作,均可以古体汉诗形式摹拟译出,如弥尔顿的《悼亡妻》可仿苏东坡的悼亡妻词《江城子》;莎士比亚、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都可用元曲、散曲的风味译出。学习英国文学的人都知道,马太·阿诺德(1822—1888)有首名诗《多佛海岸》,开头两节大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概,郭沫若曾用五言诗的形式译成汉语,译文工整对仗,整饬严谨。但规行矩步,如何能译出原作的风姿与诗境?此《词典》重译此诗,运用长短错杂的诗行,国人读来自有一种词曲风味:“苍海静入夜。正潮满,长峡托孤月;看法兰西岸,灯火明灭。英伦峭壁森森,光耀耀,崖下风烟一时绝。凭窗立,觉夜气清和透心冽!”这儿的译文长短句相形,犬牙交错,自有一种放荡不羁之美,这大概就是古体汉诗词曲在音美、形美方面不可忽视的效果吧。
辞典中有的论文有些偏颇的论点,由于参加编写的人数较多,风格各异,有的地名、人名尚有不统一之处,然瑕不掩瑜,这确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工具书。“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借用唐代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形容这本词典正在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适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