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江畔夜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09
第8版(副刊)
专栏:

  江畔夜祭
齐九鹏
夜入奉节,为的是去白帝城。不料,船老大一个劲摇手,摇得像蒲扇一般:“夔门太险啦,小船又没有探江灯,不敢去呀!”
惆怅,沮丧。这一晚没有什么去处了。船老大像是看透我的心思,有点动情地说:“还有个地方,不知你们去不去?”我的目光转向他。他说:“就是彭咏梧的墓——江姐爱人的墓!现在去的人少了,唉!”
我的心被震撼了,去,多晚也去!
夜茫茫,夜深沉。向前走。烈士陵园毗邻的小店闪烁着一烛红光,似乎召唤我走过去。
我道明来意后,女店主爽快地用手一指:“你可以从我这店里过去。”那是小店北墙开出的通向陵园的一扇角门。我走入花圈店,投入夜色中。
女店主动情地说:“当年,江姐就是从江边码头下船,走到依斗门下看到老彭的……”依斗门?莫非就是今宵我们要下榻的奉节饭店向南50米开外的城门?挂过彭咏梧头颅的城门?
女店主点点头,烛光映出她眸子里一闪闪的光亮。
踏上石阶,我们的脚步轻轻、轻轻。铁树、冬青、苍松、翠柏在手电筒的光亮下一一现出了身影,植物的清香扑鼻而来。走上方石铺砌的平台,一块两米高的石碑上镌刻着“彭咏梧烈士之墓”,烈士的忠骨就埋葬在碑后水泥浇筑的长方形棺具内。我们小心地把花圈立于碑前,默立了许久。
她把我引向陵园西侧廊窗下,用电筒照亮里面贴着的一张“合家欢”:彭咏梧神态潇洒;江姐秀美文静,他们夫妇之间坐着个胖乎乎的男孩,孩子天真纯情的眼神让人难忘。
挨在“合家欢”旁是一张毛主席亲笔签发,纸面已经泛黄的“彭咏梧烈士‘证明书’”,昭示了烈士光辉的一生……
我仿佛看见深灰色砖石砌起的城垛滴落着烈士的热血,汩汩地渗进脚下这片土地;
我仿佛感到江姐就站在我的身边,悲戚地向依斗门上呼唤:“老彭呵老彭……”
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跑下奉节码头200多级石阶,站在江浔一块黑石礁上。
江水摇动着点点渔火,如洒下点点碎金,从我脚下东流而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