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边城腌菜缸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0
第2版(经济)
专栏:

  边城腌菜缸的变迁
亚力坤
几场飘飞的大雪,把边城乌鲁木齐带进了家家户户腌菜忙的季节。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一些居民家庭后,发现边城人的菜缸里已悄悄呈现出品种日丰的新景观。
乌市曾多年“吃菜难”,居民冬季更是餐桌单调,除亲朋好友往返内地捎带一些鲜菜外,一直靠腌好的萝卜、白菜吃上半年多。
1984年起,乌鲁木齐市兴办蔬菜副食基地,市郊建起了一批温室群和两座大型恒温库,保证头年冬、来年春有5000吨、十几个品种的鲜菜上市。使国营菜店和市场呈现出四季鲜菜青和品种多的喜人景象。现在市民人均每天拥有新鲜蔬菜0.5公斤,价格在全国最低。乌鲁木齐过去从不产鱼,现在已有20多种鲜活鱼,年上市量达2500吨。瓜果产量也是逐年递增,仅干鲜水果,去年全市人均消费达20多公斤,领先全国水平。
在延安路40号马大娘家,记者观看了她家的几缸菜,有韭菜、西红柿、豆角、莲花白、青椒、红椒等十几个品种。南方细菜和鱼、肉也成了一些人家的缸中物。马大娘告诉记者,她和左邻右舍一样,腌菜的数量少了,但品种多达50—60种,冬天吃肉多,腌菜解腻又爽口,有别的菜不可替代的品味。
随着各个民族的大交流,川味、粤味和东北等天南海北风味的腌菜法,在乌鲁木齐市相互交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