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哲人其萎,哀思绵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0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哲人其萎,哀思绵绵
金凤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理论家查汝强同志于去年9月20日清晨猝发心脏病,匆匆离开人间,终年65岁。
噩耗传来,哀思中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我想起,1940年年仅15岁的汝强同志即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十七八岁时便担任区委书记,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我想起,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白色恐怖下,汝强同志先后在家乡宜兴的一所高中和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在同学中组织读书会、壁报社、歌泳队等,撒播革命火种,使同学们在黑暗中见到光明,走向革命。我想起,解放战争期间,汝强同志担任清华大学地下党总支书记,出色地组织领导了清华的学生运动。人们称当时的清华大学“是小解放区”。汝强同志那时也就二十出头吧,同学们却尊称他“查公”,在学校有很高威信。解放后,许多老同学依然这么称呼他。我想起,1949年北京刚解放,“查公”在北京市委工作。一次我去看他,见他正埋头攻读英文版的《资本论》。当时一般学生干部工作热情很高,对理论学习却有些顾不上或忽视。“查公”在紧张工作中一贯抓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难怪他在思想上理论上比同学们高出一筹。
1950年,“查公”便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负责北京市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
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查公”受到不公正待遇,下放工厂、农村劳动。60年代初,我高兴地听到他平反了。他调到社科院哲学所,研究自然辩证法。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知识分子首当其冲,地下党又是“运动的重点”。“查公”自然在劫难逃。我遭林彪死党吴法宪迫害,被关进北京卫戍区五年多。在周总理关怀下,我于1973年回人民日报社。
许多老同学来看我。“查公”也来了。大家真有劫后重逢之感。此时,林彪已“自我爆炸”,“四人帮”还在台上,又发动“批林批孔”,矛头直指敬爱的周总理。同学们忧心如焚,关起房门,悄悄密谈。我苦笑说,仿佛又回到清华园地下工作的时候了。“查公”愤然道:“他们无聊到借古代法家幽灵来攻击总理,说明已走到穷途末路,灭亡指日可数!”“他们”是指“四人帮”。政治上一向敏锐的“查公”又如当年的总支书记那样,引导大家在黑暗中见到光明。
粉碎“四人帮”,大家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查公”在学术上获得了新生。精神焕发,几年中硕果累累。他送我一本他写的自然辩证法论文集。我于哲学是外行,但新闻界消息灵通,听说“查公”对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意义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作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在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等诸多方面撰写了不少论文,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赢得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被列入《世界名人录》。他还主持《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我为老同学的成就高兴。
这几年,听说“查公”正在研究未来学和人工智能,是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未来学和人工智能都是新兴学科。年过花甲的“查公”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探索和开阔新的研究领域,着实令人钦佩。
去年春节期间,“查公”约请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现任总规划师的储传亨同志、原在总参工作的沈效良同志,还有我这几个宜兴同乡和高中、大学同学,到他家一聚。四位老同学见面,屈指一算,相识相交已47年,近半个世纪了!
“查公”性格深沉含蓄,一向多思索而寡言谈。那天他兴致很高,找出这些年他到美洲、欧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照片给我们欣赏。“查公”还谈到他在1980年3月在中央党校以“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发现与辩证自然观”为题作了四次演讲,中央党校将他的讲稿铅印成小册子,在高等院校发行。后来小册子的主要内容以“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成就丰富了自然辩证观”为题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又翻译成英文出版。1983年,他作为中美著名学者交流计划中的访问学者访问美国哈佛大学时,哈佛科学史系主任欧温·赫伯脱教授看了这篇文章的英译本后,请他到哈佛科学史系对教授和研究生讲了这篇文章,后来还专门写信给“查公”,说他的报告对他们系的师生很重要……这天,我才稍稍了解一点“查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
几天后,四个老同学又在储传亨同志家聚会。闲谈中随意谈起,我们参加革命40多年,一直奋力拚搏,“投入”可说拚了全力,而“产出”与“投入”很不相称,有多少年做了物理学上的“虚功”,浪费了许多光阴。而且资质才能愈高,浪费愈大。面前的“查公”是个明显例子。以他的革命经历、组织才能、理论修养和思想品德,本该发挥更大作用啊!听到我们为他抱屈,“查公”不以为然。他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大意是人只能在历史与现实提供的条件下发挥自己一定的作用,谁也不能超越时代的限制。建国40多年,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其中包括了知识分子的贡献。由于指导思想上一些失误,也造成国家社会相当大的损失。我们痛惜的是国家、人民的损失。至于个人遭遇,尽可淡然处之。
“查公”这番话,使我们看到当年我们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和“学长”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把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己的处境采取中国哲人传统的淡泊宁静态度。
我请教自然辩证法的行家“查公”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个人成功中的表现,我说,过去我从不相信什么机遇,强调每个人的成就必须靠主观能动的不断努力。但现在看到一些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机遇。这是否就是偶然性在起作用。“查公”笑笑说,哲学范畴是高度的抽象概括,引用到日常生活不一定确切。机遇也可说是偶然性吧,可遇而不可求。一些聪明人大概善于抓住机遇,更善于利用机遇。但做学问和做人总要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不能寄侥幸之心于机遇。否则,一味看重机遇,弄不好会滑到投机取巧的路上去。一时的成功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不下踪迹,必然性的规律还将起作用。
去年9月26日上午9时,细雨霏霏,我到协和医院去看“查公”最后一面。只见“查公”躺在高高的简易病床上,身上盖着洁白的被单,脸色安详,微微张开的嘴似乎随时又会吐出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有句古语:“哲人其萎,奈苍生何!”这句话点出哲人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意思,当然夸大了哲人的作用。“查公”大半辈子从事哲学研究,是有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可以称为革命的哲人吧。“查公”从15岁起,便为中国苍生的命运奋斗,奋斗了一辈子!他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中国苍生的命运已有很大改变。他热爱并献出一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许多风浪,砥柱中流,巍然兀立于东方,未来将迸发出愈来愈耀眼的光彩!
我想,“查公”可以安宁地离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