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飞驰吧,风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7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飞驰吧,风神
张弛
新德里11月的天空蔚蓝一片,它的颜色比海水更蓝。在蓝天衬映下,林木蓊郁、芳草萋萋的这座城市,宛如一个盛满缤纷花瓣的硕大翡翠盘。杂花生树的亚热带灌木丛,以赭色和乳白色为主调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物,三两成群信步徜徉于通衢大道的神牛,构织成一幅漫溢着浓郁印度情趣的绚丽画卷。然而,在秀色可餐的异域风光中,最叫我产生兴味的还是那些穿梭于辐辏车流中的“风神”牌汽车。
风神,是印度古老传说中类似我国孙悟空那般风驰电掣、神通广大的人物。以它命名的鲜亮而美观的各色轿车和面包车,驶行在老气的“总理”牌、“大使”牌国产传统车的行列里,分外引人注目。当印度朋友指给我看“风神”车的时候,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听新华社的同行讲,“风神”汽车厂是印度和日本合资兴建的一家大型企业,如今已列为安排外宾参观的保留节目,这更勾起我前往采访的渴望。
15日中午,主人果然安排我们到那里去。进入洁净幽雅的厂区,反倒有种远离闹市之感。刚刚用罢午间快餐的职工,一色浅灰的工作服,步履匆匆地返回各自的岗位。稍事休息,厂里的负责人便带领我们到各处参观。每个车间的入口处都竖立着插放签到卡的牌子,出勤情况一目了然。在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化流水线上,荧屏上显示着不断变化的数字,红、绿、黄灯交替地传递着流程运作的信息,工人们都在紧张地工作着。厂里规定,每班上岗职工中间休息两次,每次七分半钟。生活的节奏在这里陡然加快了。我们发现,在高大的车间里,不少方形立柱上悬挂着印制精美的猴面人身的风神像。色彩浓艳、用笔稚拙的画像四周装有雪亮的灯饰,像前还亮着一盏模拟烛台的小红灯。乍看上去,这同那些钢铁组成的庞然大物颇不协调。再细琢磨,倒悟出了它蕴藉着一个文明古国顽强进取的民族精神。为着振兴经济,印度近年来勇敢地开启了国门。在调整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持本民族的特性。“‘马鲁蒂’(印地语中“风神”的音译)代表着印度人民要在恒河和印度河流经的大地上走向现代化的精神。”一直默默陪同我们的政府官员一语破的地提示说。
“风神”厂写下的记录,证明他讲的是对的。当这个厂1981年与日本铃木汽车厂合资兴办时,所有零部件全部从日本进口。10年后的今天,“风神”车的国产化程度已经达到94%。原设计生产能力是年产4万部汽车,而今年产量将超过13万部。1987年以前,这里只能生产“风神800”一种车型,现在则已批量生产“风神800”、“风神1000”、小面包车、吉普车4种车型。建厂初期,“风神”车全部内销,近年来已销往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塞浦路斯、德国、匈牙利、葡萄牙、坦桑尼亚、马尔代夫等20多个国家,1990─1991财政年度出口5000多部,为国家创汇4000万美元。更有深意的是,“风神”厂目前全部由印度人经营管理,3900多名职工的平均年龄不到34岁。它虽说只是早绽的少数花蕾中的一个,却给民族经济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记得前几年,有一些文章称赞,印度上自总理下至“有车阶级”坚持坐“总理”、“大使”等牌号的传统国产车,那么当今买得起车的人又在争相购买洋气的“风神”车,连多年生产“总理”牌、“大使”牌车的厂家也在“风神冲击波”的压力下加紧改型转产哩。对这种变化,“风神”厂负责人作了很好的回答,他说:“几十年不变,闭门造车,并不值得夸耀。通过与外部世界联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产化,进而让印度生产的汽车跑遍世界,才真正值得骄傲。”他的话深寓着哲理,对国门初启的印度来说,不啻是登高一呼的警语。我们衷心祝愿“风神”车像它张开双翼的标志那样奋翮飞驰,衷心祝愿印度民族经济在调整与开放中振兴起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