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笔墨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7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友谊之花

  笔墨情
詹得雄
他叫维尼特·古玛尔,今年三十八岁,一双深睿的眼睛,举止稳重,不善言谈。他领我们看他的近作,对每幅画只介绍一两句,便沉默了,仿佛说,“你们自己看吗”。是的,画不用翻译。
维尼特请我们看的,是他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虫鸟花卉,用中国的方法裱好,饱含中印文化的笔墨之情。
维尼特一九七八年毕业于德里美术学院,一九八一年在巴鲁达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有人曾建议他去西方深造,他却说:“有机会,我要去中国学水墨画。”因为他从一些画册上,欣赏过中国水墨画。他惊奇:疏疏几笔,怎么会有那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去过印度的佛教石窟阿旃陀观摩和写生,那里的壁画线条简洁、流畅而有力,同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我总觉得中印艺术有种内在的因缘。我要到中国去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让东方文化在世界上占据应有的位置。”
后来,他真的被派遣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这使他喜出望外。进了中央美院,拿起毛笔,并不觉得陌生,因为印度也有用貂毛做的笔。但是,待到要画时,才觉得这支笔有多么重。
他选择了学习画花鸟。他从小就喜爱大自然中尽情开放的花和自由自在的鸟。他说,一人散步时,许多自然景色会交替出现在脑海里,令他激动不已。“中国老师对我很好。”他微微摇摇头说,一副赞叹的样子。在印度,摇头的含义等于中国的点头。
一年后的一天,他几乎彻夜未眠,画成了一幅兰花。在一块硕石上,几枝兰花绽放,兰叶飘逸,浓淡相宜。他睡着了。此时,老师推门进屋,看到了这幅画,品味良久,欣然提笔在画上题曰:“古人云,一世兰半世竹,堪称其难也。维尼特君来华仅年余,画兰竹大进,以破墨法得此图,风韵完足,可贺可贺。”
一九八八年,维尼特学成归国,背回许多宣纸和笔墨,踏上了一条尚未开辟的新途。
我拜访过他。他的工作室不大,但很洁净。问及他有什么嗜好,他说,只求在一个安静又干净的环境里画画。他还说:“一个艺术家,不管在艺术上达到了多高的境界,都不应用自己的名声去追求金钱。如果普通老百姓的家挂得起我的作品,我也就满足了。”
去年,维尼特先后在孟买和新德里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备受观众赞赏。当地报刊评论说:“他的中国水墨画惊人的美。他超越了地理和文化上的界限,在探索艺术的新领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