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哈尔滨“三大动力”经过“七五”技改 产品质量达世界先进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1
第2版(经济)
专栏:质量品种效益年

  哈尔滨“三大动力”经过“七五”技改
产品质量达世界先进水平
本报讯 哈尔滨“三大动力”,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在“七五”期间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种跃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和哈尔滨锅炉厂(简称“三大动力”)是我国“一五”期间兴建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制订“七五”技术改造规划时,“三大动力”把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和上效益作为改造的宗旨,确定以开发和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0和300兆瓦火力发电机组产品为突破口,以满足国家电力建设对大容量、高参数、低消耗和高效益设备的需要。
为此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更新和添置了先进设备。经过几年努力,产品品种由单机最大容量为210兆瓦机组提高到300兆瓦和600兆瓦机组,引进优化型机组已全面达到或超过了引进样机水平。“七五”期间参与国际大型电站投标37项,中标11次,创汇4亿多美元。哈尔滨锅炉厂一次成功地取得了美国ASME动力锅炉S、压力容器U和应力分析压力容器U2等三个法规钢印和证书,为工厂产品走向世界取得了通行证。同时,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一级企业之一,哈尔滨电机厂和汽轮机厂也双双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企业。
边改造、边投产方针,给“三大动力”和社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生产能力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到1990年末,已由原来的年综合生产能力1300兆瓦发展到3000兆瓦;利税总额1990年比改造前提高了1.43倍。由于机组效率高、煤耗低,一台600兆瓦发电机组比3台200兆瓦机组老产品每年可节煤21万吨,折合1200万人民币;机组大修期比老产品长2至4年,平均每年可多运行10至15天,多发电1.4亿千瓦时至2.1亿千瓦时,折合工业产值10多亿元人民币。
(戴俊范 徐向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