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尊重农民的创造——无锡市委书记刘济民就乡镇企业问题和记者的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尊重农民的创造
——无锡市委书记刘济民就乡镇企业问题和记者的对话
本报记者 何加正 吴长生
无论你是谁,干什么工作,今天恐怕都不可能和已有9500亿元产值的乡镇企业毫无关系。
我国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江苏无锡市,去年乡村工业总产值达250亿元,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市委书记刘济民,既管城又管乡。他的看法也许更易引人注意。
前不久,刘济民和记者进行了一番交谈。
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占了这么大的分量,我们对它该作何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最根本的变化是两条:一是实行以家庭联产为主的承包制;二是农村工业的发展(还有价格放开)。土地包给农民,是解放几十年来符合实际的一个历史性变化;乡镇企业的发展,则是农村几千年来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这是真正的金光大道。
对乡镇企业,农民开始看得很简单,就是谋生、求富。没有什么“农业现代化”、“缩小三大差别”等想法。但我们应从理论上探讨,我看这方面有了眉目。
我们无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各个方面,历来就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极为重视,这不仅因为乡镇企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到了一种光明灿烂的希望,看到了广大农民正在开辟着一条宽阔而美好的道路,这正是我们所精心探索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道路。尽管乡镇企业成长的道路极不平坦,去年以来又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我们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乡镇企业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政策丝毫没改变。
治理整顿对乡镇企业产生了什么影响?你们是怎样引导乡镇企业对待困难的?
从1988年下半年开始的调整,把乡镇企业“逼”入了提高阶段,90年代的10年,可说是乡镇企业全面提高的10年。这方面条件已具备。
办乡镇企业的,不太怕市场困难,最怕舆论压力。现在大的“风”扭过来了,但还有不同意见。我们的基本看法是,要从积极方面看。社会上很多批评是有益的,不能都看成“吹冷风”。乡镇企业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有些意见不符合实际,不要去争,要用事实回答。这些年不都是用事实说话的吗?
争论不外乎几点,叫“一吃二挤三争”,即“小鱼吃大鱼”、“以小挤大”、“争原料、争市场”。小怎么“吃”得了和“挤”得了大?至于争,应说是好事,改革的变化之一不就是引进了竞争机制吗?若没有竞争,社会怎么进步?争,不就争出要搞活大中型企业来了吗?不然可能觉得生活过得还挺好。
治理整顿中如何对待乡镇企业?一种是积极支持、正确引导,一种是消极地砍掉。基层的同志很敏感,一度有人怕“大难临头”。我们市里开了三天会,主要领导都到场,大讲特讲乡镇企业丰功伟绩;讲“外界责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出了问题,不正视自己”。会议开得热气腾腾。
我们把注意力不是放在争论和解释上,而是引导大家如何认识自身的问题。这样就变被动为主动,把不利变成有利。
最近我看了3个县的“尖子”企业,感觉到治理整顿确实使乡镇企业得了益,全面地提高了水平。可以从中看到希望。农村就是这样,只要有了样子,大家就会跟着走。
人们最担心的是乡镇企业对农业的影响,在无锡二者关系如何?
讲农业一定要讲工业,讲工业也一定要讲到农业,二者是“母子”关系,农是“母”,工是“子”。
有一种说法:农业正在萎缩。可以请大家放心,没有萎缩。但有无危机?就看重视不重视。
说农村工作重点没转移也不现实,现在,一是领导精力有转移,我们这里一个县,工业几十亿、上百亿,农业才四五亿,不转也不行;二是劳动力有转移,过去务农占70%,现在只占30%;三是资金有转移;四是部分土地也转了;五是主要收入来源有转移。
从单一“猪粮结构”到各业协调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可喜现象,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忧的是,也确实存在潜在的危险。如果领导重视程度和土地控制减弱,农业萎缩就有可能。无锡市过去调入粮食,划入三个县后不调了。因粮食单产提高,总产未因耕地减少等原因而减少。怎么做到的?任何时候都未忘记农业,现在农业产值占3.8%,将来占1—2%,还是“母亲”。现在有两个支撑,一是乡镇企业,一是社会。如无乡镇企业补农,粮价再涨一二倍,农民也不会好好种。粮食是商品又不能按价值规律办事,国家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只能靠乡镇企业解决。过去叫“补农”,现在叫“建农”。补农是补收入,建农是补投入。城里人要吃菜、吃鱼、吃肉,价格又要稳定,国家无力全补,怎么稳?只能靠乡镇企业。如无“补农”、“建农”,讲什么农业现代化?根本不可能。国家能拿出多少钱来?所以扶持乡镇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就是开创农业现代化之路。
一些国营企业的同志觉得乡镇企业政策有优惠,你觉得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过去说乡镇企业是“十全大补”,现在应该叫“百味大补”,农村什么都靠它,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就没有农村的一切”。农村总不能老是贫穷吧?修路要钱,小城镇建设要钱,办学校要钱,幼儿园要钱,计划生育要钱,征兵要钱。农村一条街一条街地建,国家未拿一分钱,80%以上靠乡镇企业。城里就不一样了。所以要说负担,乡镇企业更重。
对乡镇企业,要从理论上明确它的功能:一、富裕农民,二、稳定和提高农业,三、建设农村,四、照章纳税向社会作贡献。如果把乡镇企业的全拿走,那国家就要负担“补农”、“建农”以及农村的各种费用,这是不可能的。
“八五”是乡镇企业关键的时期,下一步在改革方面有何打算?
这几年放权搞活,这方面还要提高。乡镇企业机制不错,应变能力强,现在还要强化灵活机制,同时把增强积累机制、约束机制等联系起来考虑,主要是处理好3个关系:国家、集体、职工的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我们已发现无锡县东亭镇这个新的典型,准备推广他们的一套做法。具体的以后再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