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繁六”,小麦资源库里的明珠 衍生二十九个良种 累计栽培两亿多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重大科技成果巡礼

  “繁六”,小麦资源库里的明珠
衍生二十九个良种 累计栽培两亿多亩
本报讯 记者何黄彪报道: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颜济教授等培育成功的“繁六及其姊妹系”,首次成功地采用“聚敛杂交法”,衍生出一大批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生产和育种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小麦资源宝库的明珠。
据统计,“繁六”累计栽种面积已逾2.1亿亩,新增粮食64.5亿公斤,创经济效益24.5亿元。
选育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是国内外小麦育种中重要的课题,而小麦锈病,特别是条锈病却严重威胁着小麦的生产。虽然早在1901年英国学者彼福尔就着手研究抗条锈病,但进展一直缓慢。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苏联等小麦主要生产国的条锈病日趋严重,苏联东部已把抗条锈病当作保证小麦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国,条锈病也流行颇广,减产严重。1950年由于条锈病的发生蔓延,使全国损失小麦60亿公斤,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周总理亲自关注下,我国引进和选育了一大批抗锈良种,对于控制条锈病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条锈病菌生理特性的不断变化,一个抗病良种往往只应用几年就丧失抗性而被淘汰。1957年以来,我国就发生过4次抗条锈病品种成批丧失抗性,致使小麦减产。
面对这只“拦路虎”,颜济教授和他的同事挺身而出,奋勇攻关。他们分析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另辟蹊径,大胆地在我国第一次引入了难度极大的“聚敛杂交法”,通过这种特殊的方法把许多优良品种的诸多优良性状融合在一个品种之中。
这种“聚敛杂交法”最早是由美国专家哈兰提出的,然而尚无一个严格应用此法获得成功的例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颜济教授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进,采用选择显性性状的手段,来缩小杂种后代群体和有利追踪遗传性状,经过连续8次杂交,再运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7个亲本,进行了10年的选育,终于培育出高产、抗锈、早熟、矮秆的优良小麦新品种和优异的小麦种质资源“繁六及其姊妹系”。
“繁六”系列品种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小麦育种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迄今为止,它是世界上真正运用“聚敛杂交法”成功的唯一典范。它抗条锈病能力可持续稳定20年而不衰;它的高强度遗传力和广泛的配合力使其成为我国的重要亲本材料,衍生出29个在我国广泛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大多数获奖,有的还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这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它生长期短,比传统播期推迟半个月,从而有利于多熟制发展,改变了南方的耕作制,大大减少了锈病越夏区传来的病孢子的传染几率。它抗倒伏,灌浆快,多花多实,成穗率高,在一般栽培条件下亩产250到300公斤,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亩产350到400公斤,并创造亩产521.5公斤的最高纪录,比原有品种增产30%以上。
现在,“繁六及其姊妹系”正迅速地在川、陕、甘、黔、滇、湘、鄂、豫、赣、闽、皖、浙、桂、上海等省、市、区推广开来,为祖国喷金吐银,创造物质财富。两鬓花白、精神焕发的颜济教授捧着这项科学瑰宝走上1990年度国家评审委员会的讲台,仅仅通过15分钟的答辩,就获得了全体评委的高度评价,经过无记名投票,这项重大成果荣获了国家发明一等奖。
(附图片)
图为颜济教授在观察小麦植株抗病情况。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