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斯里兰卡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1
第7版(国际)
专栏:斯里兰卡通讯

  斯里兰卡纪行
本报记者 任毓骏
最近,记者在斯里兰卡采访,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这块“光明富饶的土地”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斯里兰卡的骄傲
从万米高空俯视,万顷碧波的印度洋上仿佛闪烁着一颗绿宝石,那就是斯里兰卡。而斯里兰卡也确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
斯里兰卡盛产宝石,其种类之多,质量之佳,闻名全球,出口宝石和各类宝石制品是斯里兰卡重要的外汇来源,每年仅此一项就可获取五千万美元。斯里兰卡的宝石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世纪初叶,我国晋代高僧法显在他的名著《佛国记》中,就有关于斯里兰卡人民开采和加工瑰丽无比宝石的记载。英国皇冠上那块被誉为“世界美人”的紫翠玉,重达三百克拉的“东方蓝宝石”,陈列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印度之星”蓝宝石以及伦敦博物馆珍藏的举世无双的紫翠玉,都出自斯里兰卡。一九七三年,斯里兰卡又产出一块名列世界第三的红宝石,纯重三百九十二克拉,被命名为“兰卡之星”,人们把它珍藏在科伦坡博物馆供游人参观。斯里兰卡人一谈起自己生产的这些宝石,无不眉飞色舞,引以为自豪。
距首都科伦坡约六十公里的拉特普纳拉市是斯里兰卡的“宝石城”。该市劳动力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从事与宝石开采、加工和贸易的有关的行业。城郊有一大型矿区,是亚洲最大的宝石生产地,仅这一矿区就生产数十种宝石。市区的珠宝店比比皆是,店内陈列着五光十色的宝石,诸如红宝石、绿宝石、蓝宝石、猫儿眼、星光石、石榴石、月亮宝石等数不胜数。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日本、瑞士的珠宝商云集该城,争相采购。拉特普纳拉市出口的宝石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是名不虚传的“宝石城”。
中斯友谊的象征
中斯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法显高僧和三宝太监是沟通两国文化和建立深厚友谊的先驱者。斯里兰卡政府已把法显曾居住的村庄命名为“法显村”,把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一块古碑“郑和碑”,陈列在科伦坡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于一九五七年、一九六四年两次访问斯里兰卡。由中国政府援助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矗立在科伦坡市中心,这座雄伟的建筑成了中斯友谊的永久象征。
在斯里兰卡,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中斯友谊的温暖。
在记者下榻的高尔非斯饭店,董事长盛赞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希望与中国同行合作,开办备受欢迎的中餐厅。
记者在科伦坡时,我国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中国烹调艺术团正在那里访问并举办“中国食品节”。这个由三名厨师和三名舞蹈、杂技演员组成的小小艺术团在科伦坡引起轰动。他们在著名的蒙特拉维尼亚饭店每天准备一顿供三百人食用的自助中式晚餐,饭后三名演员表演约半个小时的中国传统舞蹈和杂技。十一月是斯里兰卡的旅游黄金季节,饭店里住满了前来享受阳光和海水的游客。尽管中国厨师准备的自助餐价格比一般晚餐价格高出百分之五十,但中餐厅仍场场爆满。
近年来,中国和斯里兰卡的经贸、科技、文化合作进一步发展。中国向斯里兰卡传授棉纺业和水稻栽培技术。中国的淡水鱼也在斯里兰卡安家落户。中国和斯里兰卡合资开办的“兰华渔业公司”,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合资办的第一家公司,为中斯经济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预料,中国和斯里兰卡的友好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本报斯里兰卡电)
(附图片)
图为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市中心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这项工程是周总理1964年访问斯里兰卡时签订协议,由中国政府出资援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