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西安深巷觅稠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1
第8版(副刊)
专栏:

  西安深巷觅稠酒
白仲俭
西安之行,友人知我不饮酒,上饭时特为我斟了一杯饮料。饮料状似牛奶,我颇纳闷,友人说:这是西安名饮——黄桂稠酒。
黄桂稠酒的历史算得久远了。古称玉浆。《内经》多处提到“醪醴”,亦是稠酒。《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浆”的诗句;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称稠酒为“白醪”。
我与大家碰杯,不敢像友人那样一饮而尽。呷了几口,酒味不错,略见粘稠,后醇香,如四川醪糟。饮后友人告诉我,西安的黄桂稠酒,当推城东案板街一家徐姓造酒师傅的为正宗。我平日滴酒不沾,但是喝了这黄桂稠酒后,提起了兴趣,决定到案板街享受一下正宗名饮。
主客漫步长安街头。此时我才留心街上不少饭店、冷饮摊点,均备有瓶装黄桂稠酒。我们来到案板街,友人说:“到了”。可转了半天,也没找到徐家酒房。
“找不到拉倒,反正我已经品尝过了。”
“不、不,你一定得尝尝。据说徐家的先人,曾是唐朝长乐坊酒坊的传人。”友人的话确实诱人。
友人还在打听,这回碰到的小伙子正好是徐家的后人。“请!”年轻人掀起帘子,屋里比外面的巷路低。一位方脸老太太,见家里来了陌生人,笑道:“客人是来喝稠酒的吧?”
“对!这是北京的客人,来喝你的稠酒。”
“好,好,我掌柜的在北京也造过酒。”老太太指着山墙上,一个带黑纱镜框里的像片说。看了老太太的掌柜,我发现像框下立着一块浅蓝色的牌子,写着徐家造酒历史,酒的特点。特别提到1923年春,清明时分,于右任曾来徐家饮过稠酒。解放后郭沫若、周总理及其他名人学者也饮过这里的黄桂稠酒,赞不绝口。
“酒热好了!”老太太把酒递到我们手上又说:“热酒不伤胃,能健身。”确实,热酒清甜可口,醇香扑鼻,比之冷酒更具风味。
我们走出老太太的斗室,案板街已是万家灯火。虽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早已时过境迁,但离别深巷,总有一种“夜冗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怅然之感。我想,酒文化应该再向深层发展,多挖掘些如黄桂稠酒这样的名饮,为人类的饮食文化增添色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