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包点扶贫 吉林市干部结“穷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包点扶贫 吉林市干部结“穷亲”
本报讯 中共吉林省吉林市委、吉林市政府组织大批干部下乡包点扶贫,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实事。群众高兴地说:“干部一心为大家,我们脱贫致富有希望了!”
去年2月,根据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吉林市计委、科委、外经委等市直机关的11个部门组成了包点扶贫工作组,进驻到5个县(市)和郊区的11个贫困村扶贫。到目前为止,这1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成倍增长;15个扶贫开发项目,有的正在筹建,有的已初具规模。
吉林市扶贫工作组下乡后发现,过去,贫困地区年年有人下去扶持,但收效不大,有些人反而因此养成了“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心理。这次扶贫工作组改变了以往“输血”式的工作方式,着重教育贫困村的干部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自力更生、自找门路、提高自身素质、战胜困难的功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包点工作组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在大力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新的生产项目的新路子。一年来,他们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有步骤地改造低质土壤、兴修水利、安排副业生产、发展传统手工业,还结合治穷、脱贫逐步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目前,这些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天南乡几十个贫困户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试种黄烟成功,去年人均收入超过1200元;朝阳村已着手实施植树造林的3年规划。
吉林市下乡扶贫干部在工作中加深了同群众的感情,看到了贫困地区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同志在农村交了新朋友,有了“穷亲戚”。有的单位在农忙期间还把机关干部和团员青年拉到扶贫点参加劳动,进一步提高了做好扶贫工作和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自觉性。(吉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