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让贫困山村富起来 李鹏总理在贵州走访农户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3
第2版(经济)
专栏:

  让贫困山村富起来
李鹏总理在贵州走访农户侧记
新华社记者 何平
山路弯弯。一座座迎面而来的山丘,一阵阵绵绵阴雨,似乎在印证那首民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省,过去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省内有不少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无改善,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国务院总理,李鹏曾多次要求国务院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的同志,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包括贵州在内的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
2月7日这一天,李鹏总理利用在贵州考察工作的机会,专程到安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走访农户。
穿过一块块翠绿欲滴的麦地和黄花初放的油菜地,总理来到大山乡龙井村。一幢幢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农舍,整齐地排列在村路两旁。
“这是谁的家呀?”总理走进村头的一家农户。
“是我家。”主人卢光学应声从屋里走出来,热情地欢迎总理到家中作客。屋内,一辆漂亮的嘉陵摩托车,显示出主人的富足。
总理一边打量着主人的房间和陈设,一边详细地询问卢光学一家的人口状况、生产情况和经济收入。
从交谈中,总理得知,卢光学一家5口人,1984年以前同村里大多数农户一样,靠国家救济和吃返销粮,生活极为贫困。自1985年,村里帮助发展酿酒、养猪、粮食加工等多种经营后,开始由穷变富。去年全家共收入8000多元,不仅盖了4间新房,还添置了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
“像他家这样的生活水平,村里有多少?”总理扭头问村党支部书记范德华。
范德华告诉总理:全村100多户人家,人均收入千元以上的已有20户。
看到昔日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如今已经开始走上致富的道路,总理脸上禁不住浮出欣慰的笑容,他握住主人的手,衷心地祝愿他: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告别主人后,工作人员请总理上车。可总理摆摆手说:“再走一家农户,看看这里的农民生活到底怎样。这回,我可不听你们‘指挥’了!”说罢,他大步向村里走去。
“可以进来看看吗?”在一家农户门前,总理礼貌地征询着主人的意见。
正在料理家务的罗立珍和婆婆,看到总理站在自己面前,一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总理问:“你们除了种地,还搞副业吗?”
“搞,酿酒、养猪。”
“一年能收入多少?”
“没……算……过……”由于紧张,主人一时显得有些语塞。
“没关系。”总理笑着说,“我来替你们算算。”他扳着手指一笔笔地算开了。
平时只在电视中看到过总理的罗立珍婆媳俩,见总理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拘束感一下子消除了,热情地同总理扯起了家常。
“我看你们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总理望着屋里柜子上的电视机说,“可你们的房子还不行。咱们国家现在正在制定‘八五’计划,你们是不是也搞个‘八五’计划,争取在5年之内把新房盖起来,好不好?”
“好,好!”主人连声作答。
总理又说:“希望我下次再来看你们时,新房已经盖好了”。
贵州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有苗族、布依族等46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比较贫困。全贵州31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自治县就占了21个。
离开龙井村,总理又前往布依族聚居的五里坪村,并特别叮嘱地方的同志一定要带他看一家贫困户。
踏着山坡土路,总理走进竹林掩映的布依族农民韦登贵家。尽管有电灯,但破旧的屋子仍然显得很昏暗。
村里人告诉总理,由于韦登贵的父母是近亲结婚,因此他的智力受到影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家5口人一年的人均口粮只有100多公斤,收入100多元。
望着韦登贵那呆滞的目光和四壁徒空的房屋,总理心上像是压上一块沉重的石头。他把村党支部书记伍泽志叫到跟前,问:“你们打算怎么帮助韦登贵一家脱贫致富?”
伍泽志告诉总理:村里准备通过发展果树、烤烟、养猪、酿酒等庭院经济和多种经营,帮助贫困户尽快解决温饱问题。
总理听后又叮嘱道:扶贫工作一定要选择一个突破口,因地制宜地确定支柱性产业,找到一个脱贫致富的门路。通过开发性扶贫生产,使贫困户走上致富的道路。
回到住地,总理再次叮嘱省、地负责同志:一定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激动地说:“因为我们的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搞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