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一代女魂——纪念唐群英诞辰12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8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代女魂
——纪念唐群英诞辰120周年
胡达任 唐存正
今年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诞辰120周年。在第一次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工作会上,邓颖超同志就提到唐群英和秋瑾这两位辛亥革命时期“很知名”的女界革命先驱。康克清同志称她为“一代女魂”。
唐群英,字希陶,清末女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1871年12月8日,生于湖南衡山一武将门第。唐群英生性豪迈,不似女性,自小聪明好学,能诗能文,14岁写《晓起》诗一首,其中有“邻烟连雾起,山鸟唤晴来”之句,人称“女中奇才”。
唐群英20岁时,遵母命嫁与湘乡荷叶(今双峰)曾国藩堂弟传纲为妻,不久丈夫病故,她不顾封建礼教,毅然回归娘家,日习诗文,博览群书,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影响,深感天下兴亡,不仅匹夫有责,匹妇也应责无旁贷,而提出了“国家兴亡,人皆有责”的论点。1903年,在其《书怀》一诗中,写有“斗室自温酒,钧天谁换风,犹在沧浪里,誓作踏波人”的诗句,表明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再甘居“斗室”,立意走出家门投身“换风”的志向。1904年秋,唐群英冲破封建阻力,与秋瑾相约,赴日求学,探索救国之道。在东京,先后结识了黄兴、刘揆一、刘道一、宋教仁等人。1905年5月加入华兴会,是唯一的女会员。7月,经黄兴引荐,认识了孙中山。8月,华兴会与兴中会等合并为中国同盟会,便成了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她在《洞庭波》创刊号上,撰写绝句八章,其中有“霾云瘴雾苦经年,使气豪情古大千,欲展平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躯捐”的名句,表达了她立志为创造“新世界”而献身的革命情怀,深得孙中山先生赞赏。后来她学成回国,临行时,孙中山赠有“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若返潇湘日,为我问陈癫”的壮行诗一首,对她寄予厚望。
1906年,“留日女学生会”成立,她初任书记,后被选为会长。在东京创办《留日女学生杂志》,宣传妇女“发爱国之忱,谋独立之道”,要“与男子奋袂争先”,共同负起“救国家之危亡”的重任。是年8月,她还加入了《南社》,是《南社》最早的女社友。
1911年9月,武昌起义前夕,唐群英奉命回国,奔走于长江流域,配合革命党人策划起义。武昌首义爆发,她在上海发起成立“女子后援会”,担任会长,组织力量分赴各地“筹款接济民军饷糈”。随后又会同女界热心人士,组织“北伐军救济队”,“随同北伐军遄赴战地,救护受伤兵士”,继而又亲率“女子北伐队”,挥戈疆场,投入攻打据守南京的清朝两江总督的战斗。
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唐群英作为“女界协赞会”代表受到接见,被孙中山誉为“巾帼英雄”,并因“有功劳于国家”而荣获总统府授予的“二等嘉禾章”。
民国建立,唐群英积极倡导“女子参政”。1912年2月,她联络各地女子团体,在南京商讨筹建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同年4月8日,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以实现“男女平等,实行参政”的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唐群英被选为会长。会议通过了由她主持起草的十一条政纲:一、实行男女权利均等;二、实行普及女子教育;三、改良家庭习惯;四、禁止买卖奴婢;五、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六、禁止无故离婚(只指以后实行自由结婚而言);七、提倡女子实业;八、实行慈善事业;九、实行强迫放脚;十、改良女子装饰;十一、禁止强迫卖娼。可事后,参议院拟定的《临时约法》中,却只提中华民族人民不分种族、阶级,而不提男女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此,唐群英等郑重提出:“本会万难接受”。并再次向参议院提议修正,但仍无结果。
1912年5月,南京临时政府北迁,唐群英与王昌国等女会员,不顾袁世凯的阻挠,“联袂北上”,与张寿松等以“女子联合会”名义再次上书参议院,要求确定《女子选举法》并颁布实行。在与议长吴景濂的辩论中,唐群英义正辞严地说,“当民军起义时代,女子充任秘密侦探,组织炸弹队,种种危险,女子等牺牲性命财产,与男子同功,何以革命成功,竟弃女子于不顾”,并声称“凡反对女子参政者,将来必有最后之对待方法。即袁大总统不赞成女子有参政权,亦必不承认袁为大总统”。对此,袁世凯非常恼火。7月14日,同盟会与其他组织统一组成为中国国民党,由宋教仁主持其事,回避女会员。唐群英在一群女会员簇拥下,冲进会场,愤然登台,质问宋教仁:“此次同盟会合并,何以不通知女会员,擅由一般男会员作主?且合并之后何以擅将党纲中男女平权一条删去?显系蔑视女会员,独行独断!”她声明,“此等合并,吾辈女会员绝不承认”。说得宋教仁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会场骚然。当晚,在京召集同盟会女会员紧急会议,决定致电同盟会各省支部女会员,“迅筹对待办法”。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仍坚持排斥女性,到会女会员一致抗议,会议不欢而散。会后,唐群英为女子参政同盟会起草《驳诘同盟会传单》,抨击宋教仁等。并于9月1日召开女界联合会,号召大家“切勿动摇……必达男女平权,女子参政而后已”。女子参政同盟会还于10月22日在北京设立本部,各地设支部,唐群英被举为本部总理。
孙中山始终赞成女子参政,但由于大部分革命党人坚持重男轻女的顽固立场,他也“爱莫能助”。他在给以唐群英为首的同盟会女同志的亲笔复函中指出:“男女平权一事,文极力鼓吹,而且率先实行……至党纲删去男女平权之条文,乃多数男人之公意,非少数可能挽回,君等专以一二理事人为难,无益也。文之意,今日女界,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中山先生的信,使唐群英很受启发,自此,她便转而致力于兴办女学女报。先后在北京创办了《女子白话报》和《亚东丛报》,作为女子参政同盟会的舆论阵地,以“至浅之言,引申至其之理”,继续鼓吹男女平权和提倡女子实业的主张。与此同时,还先后设立了“南洋女子法政大学”、“中央女学校”和“女子工艺厂”,借以提高女子知识水平,提高参政能力。
然而,女子参政运动却接连受阻,严酷的现实,使唐群英深感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实行女子参政是不可能的。她决定改变策略,首先从地方谋求发展,建立扎实的“根基”,然后再推动全国的参政运动。这些主张,得到女子参政同盟会领导成员大多数人的赞同。1912年12月初,她和张汉英等先后回到湖南,在长沙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湖南支部,会员发展到800余人,她兼支部长。1913年2月16日,与丁步兰等创办湖南第一张妇女报纸《女权日报》,并相继开办“女子法政学校”、“女子美术学校”和“自强女子职业学校”。在此期间,她和张汉英等积极奔走呼吁,使秋瑾烈士被获准在长沙陈氏宗祠设立专祠;领导了反对《长沙日报》攻击女子参政和反对“女国民会”强占“秋瑾烈士专祠”的斗争。湖南支部开展的这些活动,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
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暗杀,唐群英亦被列入黑名单,在革命党人帮助下,她避难于上海,后绕道海外回到故乡。她为国家失去了宋教仁这样的栋梁之材而深感悲愤,曾在《南社诗集》中写下为“社会之忧”的《宋渔父先生诔并叙》一文,以示怀念之情。
1915年末,袁世凯公然复辟称帝。唐群英积极响应孙中山发出的讨袁号召,重赴长沙,开展讨袁活动。一天,她与丁步兰等在长沙曾公祠开展活动,被敌人围困,在群众掩护下,才幸免于难。此后,她遭悬赏通缉,不得不再次隐居故里,在乡间从事女子教育。1920年,她在衡山白果创办“虹茶亭女校”,并亲任校长,她自编的《女子放脚五字歌》,通俗易记,在当地妇女中流传很广。1922年,又在衡山县城开办“希陶女校”。1924年,重赴长沙,创办“复陶女校”并任校长,以学校为“根基地”发动妇女投身国民革命。同年6月,在王昌国倡议下,和葛健豪等一起恢复“湖南女界联合会”,她当选为副会长。1926年6月,当北伐军进入长沙时,她组织妇女、师生员工数千人夹道迎接,声势很大。1927年后,又在白果恢复“虹茶亭女校”(后改名为“岳北女子职业学校”),她担任校长。
唐群英的后半生,以“使女界知识普及”为己任,先后在北京、长沙、衡山等地办了8所女子学校,为发展女子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也耗费了个人大量资财,以至负债累累,晚年生活异常艰难。1935年,同盟会几名老会员得知她还健在,就敦促国民党中央党部,委其以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头衔,领取微薄津贴,以维持生活。在南京期间,她看到部分女界老友,不思进取,炫耀荣华,而深感痛心,曾赋诗讪道:“纷纷群姊尽华裙,顾我仅忧彻骨贫,不见梅花婷婷立,西风岭上好精神”。短短28字,体现了她一生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高尚品格。
1936年,时值日寇进犯华北,国难深重,唐群英忧愤成疾,南京政府迁往重庆,她没有同去,是年秋天抱病回到故乡,于次年6月3日病逝。
唐群英对辛亥革命的贡献,是众所公认的,她和她所组织领导的女子参政同盟会,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地位更是不可泯灭的。纵观几千年的历史,妇女一直处在神权、君权、族权、夫权的重重压迫之下,经济不独立,人身不自由,在家庭中处于附属地位,更谈不上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唐群英和她的战友们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女子参政运动,紧紧围绕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及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为维护妇女人权,争取女子独立人格,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而促使广大妇女关心国家民族命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为尔后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要作用。它为中国妇女运动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受到世界女权运动组织的注目和赞赏。当时“万国女子参政会”会长嘉德夫人说过:“将来女子参政之成就,必以中华为最完美”,“为欧美人所佩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