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2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农村逐渐富裕起来之后,由于受传统观念和高消费心理的影响,有些农民常常以花钱的多少和消费物品的数量来评价人的价值,致使农村红白事的操办风、建房的攀比风愈演愈烈。在一些地区,消费水平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生产发展的水平。
前几年,我镇也先后刮起了“三看三比”风:一看谁的红白事开销大,比排场;二看谁家新房建得洋、盖得高,比阔气;三看哪个村把集体公共积累分得多,比大方。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美德被说成是寒酸、小气,尽管人们对这三股风看不惯,但谁都撕不开脸皮,即使借债也要打肿脸充胖子。真是“人人看不惯,个个跟着干”,许多农民发出了娶不起媳妇、办不起丧事、建不起房的感叹。我镇温堂村一九八六年将十八万元的煤矿征地款分给农民后,得到钱的农户大都把钱用在建房和其他消费上了,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一九八九年六月,我镇在建立镇消费者协会的基础上,村村建立了消费指导站,以村干部为骨干,吸收一些有一定消费知识、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参加,业务上由镇消费者协会指导。指导站下设红事、白事、村庄建设、文化科技、管理投诉等五个服务组。镇政府和各村本着勤俭节约、方便群众、有益于文明建设的原则,制订了关于婚丧礼仪和建房的有关规定。
一年来,各村的消费指导站运用会议、广播、宣传栏、印刷品、咨询、典型引路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合理消费教育,批评攀比、浪费的不良风气,表彰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农民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基本刹住了红白事大操大办风。南孔庄村的王守田原计划结婚时花上几千元庆贺一番,在消费指导站的引导下,退掉了吹鼓手和厨师,“一挂鞭炮一包糖,一场电影入洞房”,节约资金二千多元。到一九九○年六月,全镇从俭办婚丧事八百多起,节约资金一百五十多万元。另一个变化是,制止了乱拆乱建、抢占耕地的现象,刹住了争相建房风。全镇控制建房二百多户,节约资金一百六十多万元。各消费指导站还动员农民将煤矿支付的征地费、包产款及闲散资金二百八十多万元用于发展农业生产。村、镇两级新上工业项目十三个,在农业上投入三百多万元,新打机井三百眼,购置拖拉机三十台,其他农业机械四百多台。全镇先后建了村级文化大院十处,农民影剧院一处,文化专业户发展到五十八户,村里办起了电影队、闭路电视系统,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全镇农民的拥护和赞扬。
山东滕州市西岗镇 杨三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