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喜闻红嘴鸥再嬉春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3
第8版(副刊)
专栏:

  喜闻红嘴鸥再嬉春城
官伟勋
报载,隆冬季节,大批红嘴鸥再次光临昆明越冬。
这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
从刊登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矫健优美的红嘴鸥,高展着线条流畅的双翅,不仅恣意翱翔于滇池广阔的水面天空,还翩翩飞舞于昆明街头,跟着骑自行车的人飞,围着儿童车转,还不时伫落于行人身边脚旁,近到人们伸手就可以触到的程度。它们圆瞪着美丽的充满信任的双眼,神态安然,毫无恐惧之意。如果昆明人没有重视生态环境的整体意识,很显然,是不会出现这种人鸟如此融洽友好的景象的。
8年前我去澳大利亚访问时,第一站是墨尔本。一出机场,我就被花坛草地绿荫下各种美丽的飞禽与来往行人那种友好的关系吸引住了。朋友说,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二百年本土没发生过什么战争的国家,工农业与科技文化极其发达,是我们百多年来内忧外患蹂躏不断所不能比的。是的,我们的灾难的确太多了!我们的祖先能吃饱肚子的时候就不多。东汉后期,南北朝,唐末五代、元初、明末与晚清,“车载盐尸以充军粮”,“析骨为薪”“易子相食”不绝于史。树皮都吃光了,吃观音土吃得腹胀眼突面赤而死者,屡见于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哪里还顾得上去爱鸟呢?
然而,才几十年,不,确切些说,才十来年,我们真正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没再大折腾,整个国家的面貌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像昆明这样全民懂得生态环境之重要的城市,已经不是唯一的了。首都北京的鸟类数量不也比十年前增加了2倍吗?鸟的种类也已从1983年的118种,增加到去年的264种。不仅鸟类,在辽西、在湖广、太行山以及北京的郊区县,一些多年不见的兽群也再次出现了。鸟兽的增加,不仅仅是鸟兽本身的问题,它再明白不过地反映了一种综合效益。这是社会安定的结果,是大规模绿化的结果。它是全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与提高的一种折射与反映。
一个人与鸟都能融洽亲密相处的社会,其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差到哪里去吗?
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我们仍然还是个“把鸟类当成人类的朋友”与“滥捕乱杀珍禽异兽”并存的社会,离理想境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是吗?至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人在用珍禽异兽招待上级来人:“吃,吃,嘻嘻!这东西,味道好极了!”不以自己用“权”违法弄到不应吃的东西讨好“客人”为耻,反以为荣。所幸的是,这种违法的不文明的行为,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像昆明那样的群体,正在一天天地多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