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平壤建设添新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4
第7版(国际)
专栏:朝鲜通讯

  平壤建设添新彩
本报记者 周必忠
平壤市乐浪区,昔日是一片起伏不平的黄土地,如今一座座楼房像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2万套住宅新区初具规模,为美丽的平壤再添新彩。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首都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朝鲜政务院建设部第一副部长金奉浩和他的同事们。据介绍,朝鲜从1987年开始的第三个七年计划建设,中心任务是要圆满地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问题。作为这个计划的一部分,便是在平壤新建5万套居民住宅,基本解决市民的住房问题。按规划,这5万套住宅中,1万套建在光复街,作为光复街建设的第二期工程,2万套散建在其他各区,2万套建在东平壤南端乐浪街一带,并将乐浪街改名为统一街,经过拓宽整治,使其将来能与大同江西岸的青春街连接。1989年12月12日,金正日书记看过整个建设的沙盘模型之后,筹建工作随即着手进行。1990年2月正式开工,预计明年4月全部竣工。新建的统一街,街面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20米。分列两侧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达180万平方米。楼层以18层至30层为主,最低12层。住宅中,60%为两间一套,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室内陈设齐全,除继续保持暖炕的形式,还加设了宽大的客厅、储藏柜,并且在靠厨房的阳台上隔出腌泡菜的地方。平壤城市设计事业所第二建筑设计室室长崔龙琳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住在现代化楼房里的人们,仍然能保持传统的生活习惯。
整个住宅群分为8个生活区,其中服务设施建设面积达42万平方米,22所学校、32个托儿所、幼儿园,29座商店、饭馆、电影院、诊疗所星罗其间,从而使每个生活区自成体系,家庭主妇不出区可以买到各种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在区内可以一直读到中学毕业。各生活区之间道路纵横,还有9条地下人行横道、两座立体桥,交通十分方便。沿大同江东岸,建有各种游乐设施齐备的江边公园,可供居民节假日或饭后到这里来散步、休憩。
为了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建设大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各个工地上。其中,来自朝鲜人民军的4万名官兵,放下手中枪,操起铁锹和瓦刀,干得尤为出色。江原道元山市的居民文玉顺,是南朝鲜民主人士文益焕牧师的堂妹。当得知平壤正建统一街的消息,为了表达自己渴望统一的心愿,她按1945年8月15日至1990年8月15日的总天数,拣来16425颗金刚山鹅卵石,送到统一街建设工地,嘱咐建设者们一定要把这些鹅卵石镶在新建的统一会馆门前。
金奉浩告诉记者,现在建设的统一街两万套住宅只是第一期工程,今后还要进行第二期工程,再盖两万套。他说:“我们希望第二期工程能很快建设完毕,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早日实现统一。”
(本报平壤2月11日电)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