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一支二十人的小分队,一辆颠簸不堪的大篷车,给四千公里边防线上的军民带来的不仅是欢乐和笑声…… 战士情义无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支二十人的小分队,一辆颠簸不堪的大篷车,给四千公里边防线上的军民带来的不仅是欢乐和笑声……
战士情义无价
罗盘 泽群 金东
一抹晚霞消失在戈壁的尽头。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漠的中心——巴音戈壁苏木(乡),有史以来第一次响起了鼓乐,第一次扬起了歌声。武警二连浩特边防检查站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给这片荒漠上的官兵和牧民献上了戈壁滩上的第一场歌舞。
远征,难以想象的艰难
边防远,边防苦,边防冷,边防路难行,边防需要文化。可是,这几年,专业的文艺团体在边防线上绝迹了。为此,内蒙古自治区武警边防总队和二连浩特检查站从话务员、检查员、卫生员、报务员等战士中抽出人马,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奔赴边防。
艰难困苦向演出队的战士们扑面而来。1990年7月,二连浩特检查站政委武兴代带着这支队伍开赴最偏远的沙漠派出所。到达了沙漠的边缘,边防派出所的干警说:“沙漠里刮风了,路上积沙成山,恐怕进不去。”武兴代政委和战士们说,就是背着乐器也要走进去。刚进沙漠,汽车陷进一米多高的流沙里,不能进,不能退。“挖吧!”政委下令。20名男女战士爬到汽车底部,用手把一堆堆的沙子扒出来。汗水浸湿了沙粒,手上流出了鲜血……120公里的距离,他们花了整整一个白天。
边防线上的每一个季节,每一条道路,都布满了重重叠叠的障碍。内蒙古大草原的雨季,公路上溢满泥浆,泥浆下坑坑洼洼,越野吉普车也无法行走。可是,道路的尽头驻守着边防武警官兵,大篷车还是出动了。有时,汽车掉进了泥坑,战士们只好跳下来,用肩膀推着汽车行走,一身泥水一身汗,硬是在预定的演出时间之前到达了目的地。
奉献,战士情义本无价
这支由许多岗位上的战士拼凑起来的小分队,给自己立下了12条规定:“不取报酬,不求场地,自带行李和用品,不给基层添负担……”12条规定,12条铁的纪律,约束着我们的战士像走正步一样越过草原和沙漠。
这一天,演出队来到了乌兰苏木(乡)。武警边防官兵和上千的牧民闻讯云集而至,苏木电影院的承包人也找到车上,他建议在电影院演出,出售门票,双方分利。演出队指导员宋英平和队长毕力格当即告诉他,我们不是来挣钱的。演出开始了,那些并不十分美妙的歌喉,咏唱着草原上的真情;那些并不十分潇洒的身躯,舞蹈着边防战士的奉献。
不图金钱报酬,不计舞台条件,战士们只求让自己的歌随着草原的风飘荡,随着戈壁的沙漠流淌,抚慰边关将士边关人。边境线上的腾杭日淖尔边防派出所,仅有4名干警。战士们还是驱车100多公里,专程为他们演出。歌声淹没了零落的掌声。到了下一个演出点,场地上尽是沙粒碎石。表演舞蹈时,战士黄咏梅的双膝又一次被碎石磨破了,当剧痛使她摔倒在舞台上时,她没有流泪,休息了一会儿,又出现在舞台上。3个月,4500公里路程,战士们带着背包、干粮,在戈壁滩上演过,在牛棚里演过,在蒙古包里演过,在泥水淋漓的草地上演过。一路风尘,一路歌舞,点燃了武警官兵的热血。
旋律,凝固在边防线上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草原,进入西部的戈壁沙漠,战士们发现,一位老牧民骑着马不紧不慢,尾随汽车。几天过去了,老牧民仍然跟在汽车的后面。队长毕力格是蒙古族人,他用蒙语问这位牧民:“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老牧民说:“戈壁草原上容易迷路,有狼群出没,我怕你们出了事没人报信……”每到一处,战士们的演出都赢得了牧民们的一片心。
动人的故事,在边防线上谁也数不清。在查干哈达派出所的篮球场上演出时,天降大雨,篮球场上水流滚滚,牧民和雷达站的战士们纷纷移到了屋檐下,演出队战士们的衣服湿透了,可那场《便衣警察》的群舞却没有停下来。十几分钟后,雨越下越大,锣鼓越来越密,篮球场里的观众席里只剩下武警边防支队政委布赫。他流着泪,忘了鼓掌。这时,屋檐下响起了口令声,边防雷达站的战士们列队冲进球场,脱下军装,撑在演出队战士们的头上。一阵掌声过后,屋檐下的牧民们也跑到篮球场上,站立在风雨中,为战士们的演出叫好。雨也滂沱,泪也滂沱,冲淡了战士们脸上的油彩,裸露出战士们高尚的情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