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山西各地群策群力整顿农村后进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山西各地群策群力整顿农村后进支部
本报讯 山西省各级党委采取多种途径,群策群力,认真做好农村后进党支部整顿、转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晋城市委针对后进党支部党员意识不强,政策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低的状况,普遍对党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农村政策教育;针对后进支部一些党员干部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膨胀的问题,进行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要求大多数党员在处理农村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中努力做到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公有制基础,坚持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针对后进党支部一些党员干部只顾个人富,不管群众富,致使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全市进行了党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和群众观念。
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的首要问题是配好支部班子,核心是选好支部书记。临汾地区始终把解决好支部书记这个“龙头”作为整顿后进支部的突破口来抓,他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种:一是更新式整顿。对不称职的支部书记,坚决果断予以调整。同时,在具体对象上又区别对待:对于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坚决撤职,该给党纪处分的给党纪处分,触犯刑律的交司法部门处理;对于年老体弱,力不从心的,劝其退位,发给荣誉证书,做好善后工作;对于工作能力较差,不能胜任的做适当调整,安排到其它岗位锻炼提高。二是帮扶式整顿。对于那些农村后备干部中的成熟人选,以及在深化农村改革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排除干扰,及时把他们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去。三是注入式整顿。对于个别村没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由县、乡党委统筹考虑,通过各种渠道实行人才补位。
许多后进支部书记,由于主观主义、家长作风,严重失去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因此,在这些支部健全党内民主生活显得更为重要。寿阳县委规定,凡村里的大事、难事、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都要经全体党员讨论。同时,开展了群众评党员,党员评干部的活动,并引导大家敞开思想,赤诚相见,有问题解决问题,有矛盾处理矛盾。党内民主的推进,使后进支部中党员、干部、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改善,也使党员的选举、建议、监督、批评等多方面的权利得到了尊重和保障,形成了强有力的党内监督格局。
忻州地委为充实和优化农村支部班子,依据后进村的类型和被派干部的特点,分别采用了“派”、“兼”、“聘”等几种形式。“派”,即对某些靠自我调整难以见效的支部,适宜实行完全下派;“兼”,即对于干部缺乏经济头脑,致富点子少、效果差的支部,或派有相应特长的同志到村任职,或由乡镇副职兼任支书;“聘”,即对因支部干部经验不足,方法简单,工作上不去的后进支部,聘请曾长期做领导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参加支部,帮助工作。
后进村党支部大都囿于贫困区的自然条件,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支部只有伸手向农民要的“本事”,没有给群众办实事的条件,以至影响和降低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应县县委在整顿农村后进支部中提出,增强农村党支部凝聚力的源泉,不仅在于党支部干部的公道廉洁,而且更主要的是必须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服务功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必须在选好支部书记、建设好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的同时,努力治穷致富,发展集体经济。(魏秀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