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彼情共此情 非亲胜似亲 哈市有三十个“军民异姓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彼情共此情 非亲胜似亲
哈市有三十个“军民异姓家庭”
新华社哈尔滨电 (记者杨民青)您见过这样的家庭吗?子女齐全却姓氏各异,非亲非故却融洽和睦,这种被称为“军民异姓家庭”,给哈尔滨市养老院孤寡老人带来天伦之乐。
记者在哈尔滨市养老院看到一些本来长期孤寡的老人,却珍藏着新近拍成的“全家福”彩照。老人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刚认下不久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还拿出市民政局正式为他们颁发的“家庭证书”,讲到动情之处,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眼闪泪光。
以前,这些多半生鳏寡孤独的老人虽然得到各方关怀照顾,但看到社会上那些儿孙满堂之家,心头总隐隐产生此生此世难以弥补的缺憾,每每陷入孤寂的感情荒漠。老人的这种心境,被养老院干部、职工和经常前来义务服务的驻军某部官兵、市铁路5中师生体察出来。于是,他们特意为老人组织了30个“军民异姓家庭”。家庭中除老人外,“儿女子孙”双全。从此,孤独的老人有了儿孙绕膝的怡然之乐。
今年80岁的老人顾润生,解放前曾流落海外,备尝艰辛,深知世态炎凉。去年,战士王维利、王东海和几名女中学生成了老人的“子女”。他们隔三差五来到养老院,为老人洗衣、洗澡、购物、清扫,与老人畅谈、娱乐,带来老人爱吃的食品,女同学还为老人制作装饰品、工艺品,千方百计尽一个子女的孝心。这30个“军民异姓家庭”都这样结下了拳拳之情,绵绵爱意。一些“家庭”的子女儿孙们,还搀着老人游松花江,逛太阳岛,赏冰灯,参加社会上的“家庭知识”竞赛。老人的生日,更是全家喜庆聚会的日子,以致局外人竟以为他们真是一个个血亲家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