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文求堂与郭沫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2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文求堂与郭沫若
于青
鲁迅与内山书店的关系,是人们熟知的中日友好佳话。与此可以相提并论的,是郭沫若与文求堂。
文求堂,是1861年在京都开张的一家书店,后迁至东京,1954年闭店,因为是当时销售、编辑出版有关中国书籍的代表性书店,年长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日本学者无人不知。文求堂迁至东京后的店主名叫田中庆太郎(1880—1951),生于京都,毕业于东京外国语学校汉语科,熟谙书画篆刻,兴趣广泛。郭沫若1928年至1937年旅居日本期间,与文求堂过从甚密。
日前,记者见到保存完好的230件书札,是当年郭沫若寄给文求堂店主田中庆太郎等人的,这些尚未面世的书札也是一面透视这段不解之缘的明鉴。书札保存在田中庆太郎的女婿、金泽大学名誉教授增田经夫手中。230件书札中,有书信117件、明信片113件;用日语写的159件,用中文写的71件;收信人署名为田中庆太郎先生的有190多件,其余有署名为田中庆太郎长子田中乾郎的,和其次子田中震二的。
书札的撰写时间,从最早的1931年6月28日开始,直至最后的1937年6月26日,即抗日战争爆发10天前为止,历时约6年。在此期间,最频繁时,有一天两信或连日致函。6年间平均计算,郭沫若约10天写一信;1934年中写信较多,平均5天半给文求堂发信一封。
书札的内容,大部分与金文甲骨文的研究、著述和出版有关。有联络各地甲骨收藏家的委托书,有借用资料的申请,有购置图书的要求,有书稿更改、增补、校对等的说明,甚至还有索求稿纸以及更换新毛笔的请托。众所周知,郭沫若旅居日本期间,也是他研究甲骨文、金文的丰产期。并非众所周知的是,这个期间多产的金文甲骨文著作,主要是先由文求堂出版的。以时间为序,从1932年到1937年,由文求堂出版的著作有:《两周金文辞大系》、《金文丛考》、《金文余释之余》、《卜辞通纂付考释索引》、《古代铭刻汇考四种》、《青铜器研究要纂》、《殷契粹编附考释索引》等,在日本可查到约有10种。
一些书札言及当时来日的中国人。如傅抱石、周作人、徐祖正、郁达夫等人来日本之际,郭沫若向田中先生的介绍和提出的请求。还有一些书札内容是关于郭沫若自己与许多日本人交往的情况。另外一些书札可以使人了解当时郭沫若的生活状况和他与田中先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伊藤虎丸先生为整理书札花费了不少精力。听伊藤先生说,日中有关双方已决定合作出版这批书札。
文求堂与郭沫若的交往,不仅是日中两国人民友好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还是出版社与作者精诚合作关系的典范。郭沫若当年身无分文,其著作虽有学术价值,但不会成为文求堂的摇钱树。多亏文求堂主人的识人慧眼和助人精神,使郭沫若如愿以偿。转眼半个世纪,时至90年代,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人们都希望“文求堂精神”常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