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卡拉OK”进入寻常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2-27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卡拉OK”进入寻常人家
新华社记者 王怡珩 黄小雄
曾几何时,“卡拉OK”娱乐还是歌舞厅、高档宾馆中的“专利”。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卡拉OK”娱乐悄悄地走入寻常家庭。
新春伊始,记者在路上被阵阵动听的歌声引到福州市环南新村九幢202室。只见宽敞的客厅中散坐着一伙年轻人。一位小伙子举着麦克风随着彩电屏幕上出现的场景和字幕,在音响伴奏下唱歌。一曲终了,掌声四起。一位姑娘随即接过话筒且舞且唱了起来。歌者从容怡然,听者赏心悦耳,俨然一个“卡拉OK”歌厅。
主人小侯介绍,这套“卡拉OK”装置是最近添置的,花了不到500块钱。
据了解,“卡拉OK”源于日语即自娱自乐的意思。70年代末期从日本兴起后,80年代中期便传入我国,被人们视为休闲、聚会、培养歌唱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仅仅几年时间,各种各样的“卡拉OK”装置已成为市场上又一种家用电器。它们从一般的卡式磁带装置到高档的激光视听唱盘装置,价格由200来元到几千元不等,能适应各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
“卡拉OK”走入家庭时间虽短,但“传染”得很快,人们在配齐了彩电、冰箱、录像机后,又有了新的目标。
厦门市湖滨一里37号的高级工程师老李则已决心为宽敞的客厅、新式大彩电及高级录像音响配个新成员,搞个家庭“卡拉OK”,如今正忙着购置灯光和其他设备。
“卡拉OK”娱乐进入家庭,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内容和情趣。小侯不无感慨地说:“往年拜年,除了吃喝外,就是看录像,搓麻将,今年大家一起亮亮歌喉,气氛好极了。”福建省地方志编辑办的小张则欣喜地发现,有了“卡拉OK”装置以后,平时常玩得满身泥巴的孩子变得有“音乐细胞”起来,一向不吭不响的爱人也不时地哼上两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