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让每个职工都来挑企业的重担——上钢五厂怎样依靠工人办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9
第1版(要闻)
专栏:奋进中的国营大中型企业

  让每个职工都来挑企业的重担
——上钢五厂怎样依靠工人办厂
本报记者 章世鸿
上海第五钢铁厂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的经验,引起上海企业界普遍的重视。10月11日,宋平同志在上海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认真听取了上钢五厂的经验介绍,对他们的做法给予很高的评价。
上钢五厂以抓质量、品种、效益闻名。近几年,是上钢五厂经营最艰难的几年,但也是成绩卓著的几年。他们有26种产品获得国、部、市优质产品称号。1990年上钢五厂创利税1.78亿元,今年将超过此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4万元,成为全国特种钢行业排头兵,也是上海市“依靠群众,争创一流”的标兵企业,1989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企业。
1987年3月,全国15家特殊钢厂的厂长在上钢五厂开会。那次会议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上钢五厂厂长侯树庭提出的两句话:“眼睛向内企业活,手心向下办法多。”这两句话是上钢五厂成功的“秘密”,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这个思想如一条红线贯穿在他们的一切工作之中。
每个企业都面临很多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上钢五厂的同志认为,外部条件当然重要,应该力求改善,但企业不能老等,越等越被动,而且即使有了外部条件,企业内部工作搞不好,也上不去。因而,要争取主动,也就是眼睛要转向内部,在企业内部挖潜力。如何挖潜力?那就是要手心向下。所谓手心向下,就是把手伸向群众,伸向全厂2万多工人。
记者在上钢五厂看到一片兴旺景象,眼睛向内,手心向下。人的精神状态确实大不一样。那里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人人关心企业命运,质量管理人人抓,有难题大家出主意,党委书记和厂长的工作很主动,不忙乱。1989年、1990年两年,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就有1899项,创利1920万元;群众质量管理小组获979项成果,创利378万元。
有一件事使人久久难忘:前年8月的一天,一炼钢分厂突然断电,钢包中的14吨钢水正待注锭,如不及时处理,就要冻在钢包中,造成很大损失。分厂的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奋不顾身,爬上17米高的行车,硬是用手推动马达,驱动60吨重的行车运转,挽救了价值4万多元的高级合金钢。他们这样做,一没有奖金,二没有行政命令,为什么?工人们说:“我们不为别的,就因为我们是五厂工人!”这样的事,我在五厂听到很多。
1989年是五厂最困难的一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给企业效益挖了一个大窟窿,预计成本要上升,对上级的承包指数不能完成,怎么办?不但厂领导着急,工人也着急,纷纷来到工会献计献策。职工的热情,触发了厂工会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念头,目的是把职工关心企业的热情用协议的形式凝聚起来,同厂领导同担风险,渡过难关。
“利益共同体,我赞成!”侯厂长毫不犹豫地说。
侯厂长是1983年经职代会选举担任厂长的,是五厂建厂以来第一个民主选举的厂长,后连选连任。他激动地对记者说:“职工对我无限信任,使我更紧紧地依靠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那两万双支撑我的手,对得起那两万双注视我的眼睛。”这正是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应有的心态,也正是这样一种上下关系,反映出社会主义企业蕴藏着的极大的优越性。
有了这样一支队伍,还有什么内部困难不能解决?
经过上上下下集思广益,《上钢五厂利益共同体协议书》诞生了。在这份协议书上,明确规定了职工为克服困难应尽之职和厂长、行政领导应承担的职责。在签字仪式上,侯厂长表了态:“我作为厂长,将根据协议努力履行我的职责,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工人们回答说:“厂长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把企业的担子挑在肩上。”这些话都具有很大分量。如果说,1987年侯厂长在与市政府的承包合同书上签名,是他一个人承担风险,那么,今天他在《利益共同体协议书》上签字,则标志着厂长与两万名职工同担风险。
五厂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全厂2300多个班组在增产增利、降低成本、压缩费用、节约能源、改革工艺、挖潜节流、广开门路等方面齐心协力做文章,苦战一年,实现双增双节3400万元。窟窿填平了。这一年,五厂做到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斤两不差,国家下达的承包基数一分不少。“责任共负,风险同担,效益共创,利益同享”,这四句话现在已经牢牢刻印在全厂职工的心坎上。
在上钢五厂,建立了极其严格的民主管理制,使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
职工代表大会具有名副其实的权威性。全体职工都可以通过职代会对企业的重大事项行使审议权、监督权和否决权。厂长必须认真落实职代会对厂长决策的审查结论,职工代表的提案要一一加以认真处理。工厂还建立了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巡视员所到之处,各部门领导都热情地向他们汇报工作,提供各种有关数据资料,有问必答。检查出来的问题反馈到厂领导,都得到了妥善处理。
职工代表也有权监督干部,一年一次对全厂200多名处以上干部实行民主评议。厂长带头向职工代表作述职报告,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对职工评出的优秀干部,厂领导给予奖励,对群众意见大的或不称职的干部则提出批评甚至解聘。
在规章制度面前,领导与职工放在完全平等的地位。1989年炼钢分厂发生过一次质量事故,有关人员都承担了责任,给予相应的处分。侯厂长、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质量监督处长也都扣除当月全部奖金。这件事,在全厂引起震动,但厂领导的威信并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班组,否则就会如五厂人说的:“太阳照在水面上,上层热,中层温,下层冷。”民主管理怎样落实到基层?五厂创建“班组升级”制度,订出指标,定期审评,划分等级,这是企业班组建设中一大创造,目前正在其他企业推广。同时也制定了班组民主管理规定,提高每个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自觉性。厂内大事,班组都要讨论,通过职工代表向上反映。车间主任定期向班组汇报工作,办事公开化。
依靠工人阶级,当然包括依靠知识分子在内。职代会代表中不少是技术人员。厂领导对技术人员的各种建议十分重视,件件有交代。厂内科技攻关难题,张榜求贤,“明码标价”,让科技人员承包。同时尽量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对知识分子是很大的鼓舞,因而,工作更大胆,思想更解放,积极性更高涨。
上钢五厂有一个坚强的工会组织。工会当然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他们也强调维护厂长的管理权威,这两者有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工会支持行政,思想和行动一致,是更全面、更完整地维护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因而,在厂方与职工之间,工会起了极有力的沟通思想和信息的作用。现在,“两个维护”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厂职工共同的要求和行动准则。
有了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领导中心,又有一个得力的工会起纽带作用,五厂的党委工作就更主动了。党委书记刘国胜对记者说,党委的工作是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项大事在党委会上讨论后,党政工团一起抓,一切工作都走群众路线,党员起带头作用。党的建设、党员教育、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都渗透在经济工作的全过程之中。
随着形势的发展,五厂目前处于企业内部机制深化改革的新起点。他们已被列为上海市8家重点试行经营机制改革的企业之一。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具有活力的自我积累、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新机制,进一步改善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厂领导已制订方案,正在交给全厂职工进行大讨论。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五厂将以更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之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