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综合治理行蓄洪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9
第2版(经济)
专栏:灾后谈水利

  综合治理行蓄洪区
安徽省人民政府 周本立 王德工
编者按 同是治理行蓄洪区,有的单纯地堵口复堤,有的下力气综合治理;有的消极地搞生活救济,有的主动地搞经济开发……办法不同,结果大不一样,关键就看各级领导的指导思想对不对头。我们这次专题讨论,重点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无论是搞对了的还是搞错了的,希望大家多在指导思想上找原因,这样才能多找到一些治本而不仅仅是治标的办法。 
行蓄洪区是大江大河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建在江河沿岸地势低洼、淹没损失相对较小的地方。当实际发生的洪水超过河道的工程设防标准时,就要打开口门,将过量的洪水引入行蓄洪区内,以扩大泄洪断面,使洪水安全下泄或拦蓄洪水、削减洪峰,保障大局的安全。
从淮河今年的防汛情况来看,启用15处行蓄洪区,滞蓄约40多亿立方米的洪水,从而保证了干流重要堤防的安全。行蓄洪区的运用意义重大,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年汛期实施行蓄洪,紧急转移了40多万群众,淹没了150多万亩耕地。
搞好行蓄洪区的整治和建设,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在治理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立足于就地发展经济,逐步变消极的生活救济为积极的经济开发。过去,行蓄洪之后,只是简单地堵口复堤,恢复原来的生产条件。实践证明,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一,年复一年的挖了堵,堵了挖,劳命伤财,效果不好。第二,只是简单地恢复生产条件,而不是逐步地改善生产条件,特别是行蓄洪区内的农田水利建设得不到加强,即使干流的洪水没有泛滥成灾,内涝和干旱仍然严重威胁着行蓄洪区,农业生产处于萎缩状态。
有鉴于此,在开发行蓄洪区经济的问题上,一定要变单纯的堵口复堤为综合治理,把治外(干流洪水)与治内(行蓄洪区内的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把群众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安徽的实际出发,在起步阶段应调整生产结构,种植业要主攻旱季作物,秋季作物也要尽量选择避灾保收的品种。低标准的行蓄洪区要随时准备“弃秋”,要注意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编织业、加工业等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以副补农,以工补农;要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多修庄台和保庄圩,确保行蓄洪时群众的生命、家产安全,并为就地发展工副业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此同时,加强堤防建设,使之易于防守;加强进洪、退水设施的建设,变毁堤进洪为闸门控制运用,免除破口、堵口、毁田、修田带来的重负;还要加强行蓄洪区内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使之在不进洪的年份实现稳产高产。
行蓄洪区群众为顾全大局作出了牺牲,而这些地方的经济状况一般仍比较落后,在综合治理中,有必要实行以行蓄洪补偿政策为中心的一系列特殊政策。近期则要把行蓄洪区作为国家救济和扶贫的重点,保证行蓄洪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扶持他们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