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贵州抢救民族文物 “七五”期间征集10多个少数民族的2万多件文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贵州抢救民族文物
“七五”期间征集10多个少数民族的2万多件文物
据新华社贵阳3月2日电 (记者章传根)“七五”期间,贵州省“抢救民族文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86个县(市、区)都有重点文物。
在抢救民族文物活动中,这个省采取普遍征集与重点抢救相结合、调查征集与陈列展出相结合、专业队伍与业余队伍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组织800多人的文物普查队伍,广泛征集了苗、布依、侗、彝、水、瑶等10多个少数民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挑花、编织、酒具、酒器、玩具、乐器等代表性实物2万多件,积累和整理文物资料4800多份、共计3000多万字,并编辑出版了《贵州省民族文物概况一览表》、《贵州省民族文物分布图》、《贵州古建筑》等10余种文物书籍近10万册。这些文物资料对全省民族文物的分布、历史、现状及其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按国家有关规定,分级上报核定,由各级政府公布了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目前为止,全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7处,地(州)、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0多处。
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贵州省本着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财政拨款、群众集资、社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集维修经费2000多万元,分轻重缓急,对200多处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进行保护维修。他们采取边保护维修、边建立与之相宜的民族民俗博物馆,边举办与之有关的专题文物展览。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及在建的30个专题博物馆中,有22个是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以苗族村寨为依托而建立的雷山县上郎德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自1986年对外试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2万多人次。
与此同时,贵州省有关部门还利用征集到的民族文物和图片资料等,先后在北京、深圳和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巡回举办了《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贵州蜡染文化展览》、《贵州苗族节日盛装展览》等,增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